樂經以俟錄無卷數
书名《樂經以俟錄無卷數》
书名 乐经以俟录无卷数
作者瞿九思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經部>樂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瞿九思撰。九思有《春秋以俟錄》,已著錄。是編首以十二律衍為十二月令,摹仿《禮記》之文,頗為蕪雜。其解“用宮逐羽而清角生,引商刻羽而流徵成”,以為“凡樂調每均自下而上,初律謂之宮,次二謂之商,次三謂之角,次四謂之徵,次五謂之羽,則五乃羽位,非宮與商之位。因下宮居於羽調之羽位,似乎以宮逐羽,而宮下間一之陽律即是角,故曰《用宮逐羽而清角生》。以下商居於羽調之羽位,似乎引商刻羽,而商下間一之陰律即是徵,故曰《引商刻羽而流徵成》”云云。按“下宮”之名見《國語》伶州鳩所論七律,“下商”之名則亙古未聞,殆由九思杜撰。又以四清為清宮、清商、清角、清徵,如商調之數少,宮調之數多,則宮調謂之正宮;宮調之數少,而商調之數多,則宮調謂之下宮。其法以宮與商相較,商與角相較,角與徵、羽莫不皆然。惟羽居五調之末,更無他調相較以知其孰為正羽,孰為清羽。然宮商、商角、角徵、徵羽既以次相較,羽調獨不可與宮相較乎?且古人有少羽、繆羽、清羽諸說,《管子》又有倍羽之律。九思不知凡一律皆有正、倍、半三聲,遂謂羽無清調,誤矣。又論蔡元定《旋相為宮圖》黃律雖在黃鐘宮調之首,而黃律不在黃鐘羽調之末,不得謂之以黃鐘起調畢曲。按樂律始終,條理出於自然。起調畢曲必用本律,本屬臆度。蔡元定以黃、太、姑、蕤、林、南、應為黃律宮者,乃合五聲二變而計之。黃鐘既在一均之內,自可以為起調畢曲。九思乃分十二律為五段,每調止用五聲,而其所用者乃長短、大小之次,非相生之律,已屬乖舛。又謂一均以十二律周而復始,不知五聲二變可以該括萬聲,亦為淺陋。至謂十二律之黃、太、姑、夾等字即為均腳,尤不知而作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浙江諸暨]浣東郭氏南明宗譜十卷首一卷 蛻菴詩五卷、蛻巖詞二卷 拜經樓叢抄二十二種二十五卷 文章正宗二十卷續集二十卷 南豐先生元豐類藳五十卷 錢大昕殿試策一卷 彭大司馬詩稿四卷(西江詩草、濟南草各一卷、芝庭詩鈔二卷) 三輔黃圖六卷附校勘記一卷 滇緬分界疏畧一卷 說文引經異字三卷 前漢紀三十卷 水沆石記一卷 画史一卷 玉窗詞乙稿二卷附錄三卷 山中白雲詞八卷附樂府指迷一卷附錄一卷 尚書古文疏證辨正一卷 青城山人集八卷 靑陽先生文集六卷 續方言新校補二卷 方洲張先生文集四十卷 幾何原本六卷 東谷所見一卷 [浙江諸暨]諸暨蓴塘趙氏宗譜系圖二十六卷行傳三十七卷藝文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樵雲獨唱集(樵雲獨唱、樵雲獨唱詩集)六卷 雪坡詞一卷 大易拾遺十六卷 離騷集傳一卷 志學通禪師語録十卷 近思續録十四卷附録一卷 大清光緒十一年歲次乙酉月五星相距時憲書一卷 嘉靖以來首輔傳八卷 儲嗣宗詩集一卷 龍輔女紅餘志二卷 皇朝新學類纂十四卷 區種五種 古歙方氏宗譜六卷 存粹社醫報二卷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一卷 玉篇三十卷 五經算術二卷考證一卷 重修浙江通志初稿體例綱要及目録 游白龍洞記一卷 玉洤詞一卷 茶山文鈔十二卷 [浙江鄞州]鄞東五都王氏宗譜不分卷 茗柯文初編一卷二編二卷三編一卷四編一卷 橘山四六二十卷 九十九峯草堂詩鈔二卷 淵源道妙洞真繼篇三卷 竹西老人殘稿一卷 璞存山房初藳一卷 茮聲館詞一卷 附音重言互注禮記二十卷 重刊嘉祐集十五卷 文淵閣職掌錄一卷 淞南樂府一卷 洞霄詩集十四卷 天方三字經 火龍經三卷二集三卷三集二卷 光緒十一年乙酉科順天鄉試硃卷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