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 辱,薅,茠

读音:rù
甲骨文1;甲骨文2;说文籀文1;说文籀文2;秦简;小篆蓐;小篆辱;小篆薅;小篆茠;汉简;隶书蓐;隶书辱

“辱、蓐”二字均与农业生产有关。尽管一些典籍称“”是过冬之草再 生,或称“” 义不详,但笔者认为这是因误农时而遭到指责、羞辱并相关联 的两个字。 “”字甲骨文写作“” 。 上边是草木形, 表示农业种植; 中间是“”字,表示辰星出现的季节是农忙时节,也是蚌壳形,古人常用蚌 壳作农具(参看“晨、农” 释文)。 “说文籀文” 1写作“” , 虽字形略异, 但结构相同, 均由 “艸、辰、手”三部分组成。 “”字小篆写作 “” , 是 去掉“” 上边的草木(表示没长出庄稼),因此会意不按农时劳作者当感到 耻辱。在农田私有化的地方,凡庄稼生长不如别人时均会被人耻笑。与蓐相关 的字有“” 、“”等。“”是拔草。《说文》: “薅,拔去田艸也。” 说文籀文“”写作“” , 省去“”下边的 “寸” , 左边加一“”字, 强调拔草是为女人临产用。小篆将“”写作“薅、茠”两个字。 其中 “” 下边是休息的“” ,表示女人临产需要休息。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