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坵,虛,虚

读音:qiū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金文1;金文2;金文3;说文古文;古玺文虚;小篆丘;小篆虚;汉帛书;隶书

” 在《说文》中是个部首字。本义是人类穴居时高出地面的通气口, 状如小山丘形, 后对形状近似的小土山亦称丘。 甲骨文写作“” , 确 像穴居气口,后引申为坟墓。又引申为古代田地单位(四邑为一丘)。为与高山 区别,省去山形中间最高处, 十分合理。金文1写作“”像山丘的远视形, 金文 2写作“”形已不确, “说文古文”下加一“”字,写作“” ,意在强调丘 指土山。(注: 石头大山称山,小而尖的石山称岭,小土山称丘,大土山称陵或 阜,但常被混用。 )小篆略同金文2, 写作“” ,形全失。

”本指空旷大地上的土丘。《说文》: “虚,大丘也。”古玺文、小 篆写作“”。 因属古文后期字形, 与象形字相去甚远, 字形也不统一, 但仍能看出上边是虎头形,表示时隐时现的老虎,下边是山丘形。用山丘中经常 有虎出没表示空旷,后又由空旷引申空虚。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