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kuí
古玺文;小篆;汉简;隶书

”是古时祭祀仪式中头戴面具,手持大汤勺的人。《说文》: “魁, 羹斗也。” 所以 “” 表示两个意思: 一、因其主要展示汤勺动作,所以 “”指羹斗(木制大勺); 二、因持汤勺的面具人在祭祀仪式上第一个操作 表演,所以表示第一、最大。金文和小篆的左旁都是“”字。鬼字的甲骨文 写作“” , 与金文、小篆相似, 都是戴大头面具的人形, 表示死去的人(详 见“”释)。在这里既作“” 的声符使用,也表示祭祀死去的人。“” 的右边是表示羹勺的 “”字。 斗字甲骨文写作“” , 是勺(斗)的象形 字。小篆的 “”字已嬗变,不如甲、金文象形。“” 与 “”组合在一起 既是“从斗,鬼声” 的形声字,也是为祭祀(鬼)使用的斗的会意字。隶书 (汉《石门颂碑》 )将“”写作“” 。因升和斗都是容器(甲、金文字形 近似) ,字形虽异,字义相同。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