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 𤏻

读音:xiè
甲骨文1;甲骨文2;金文1;金文2;金文3;小篆燮;小篆𨾊;隶书

” 源自称作 “夕燮” 的祭祀活动。甲骨文是手持刀形物在燃烧 大火,状如后来道士、术师用剑穿咒纸点燃作法。因其动作要反复多次, 故甲骨文用三个或四个火苗来表示。金文1-3字形不尽相同,属秦未统 一文字前的正常现象,但均表现的是火烧植物根须的形状。此情景至今在 民间仍常见(如烧苇根、艾草、松柏枝等) ,用以熏蒸瘴气,祈求平安和 顺,并由此引申为调和、和谐。小篆将被烧物写作 “” ,辛也是 “” (柴)的省文,也表示燃烧植物时发出的辛辣气味。隶书将小篆的弧笔圆 折作了平直处理,由此脱离了古文字的行列。

注: 小篆的 “” 又指语言调和。 后与 “𤏻” 混用。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