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书名《鬼谷子》
作者
版本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鬼谷子》·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案《鬼谷子》,《汉志》不著录。《隋志》纵横家有《鬼谷子》三卷,注曰周世隐於鬼谷。《玉海》引《中兴书目》曰,周时高士,无乡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隐,自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事之,授以捭阖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转丸本经、持枢中经等篇。因《隋志》之说也。《唐志》卷数相同,而注曰苏秦。张守节《史记正义》曰,鬼谷在雒州阳城县北五里。《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此又《唐志》之所本也。胡应麟《笔丛》则谓《隋志》有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必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薈稡为此,而托於鬼谷,若子虚亡是之属。其言颇为近理,然亦终无确证。《隋志》称皇甫谧注,则为魏、晋以来书,固无疑耳。《说苑》引《鬼谷子》有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一语,今本不载;又惠洪《冷斋夜话》引《鬼谷子》曰,崖蜜,樱桃也,今本亦不载;疑非其旧。然今本已佚其《转丸》、《胠箧》二篇,惟存捭阖至符言十二篇,刘向所引或在佚篇之内。至惠洪所引,据王直方诗话,乃《金楼子》之文,惠洪误以为《鬼谷子》耳。(案:王直方《诗话》今无全本,此条见朱翌《猗觉寮杂记》所引。)均不足以致疑也。高似孙《子略》称其一阖一关,为《易》之神。一翕一张,为老氏之术。出於战国诸人之表,诚为过当。宋濂《潜溪集》诋为蛇鼠之智,又谓其文浅近,不类战国时人,又抑之太甚。柳宗元辨《鬼谷子》,以为言益奇而道益隘,差得其真。盖其术虽不足道,其文之奇变诡伟,要非后世所能为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六書通十卷 遺愛錄二卷 廿一史約編八卷首一卷 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耕餘樓書目四集 天韻堂詩存八卷賦鈔一卷 玉臺新詠十卷 [光緒]泗虹合志十九卷 還讀我書室老人[董恂]手訂年譜二卷 指所齋文集四卷駢體文一卷 星辰考要不分卷 遊歷秘魯圖經四卷 正誼堂全書六十三種續刻五種 枕經堂詩鈔二卷駢體文三卷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十一卷 歸震川評點史記一百三十卷 湖海樓全集五十卷補遺一卷 明文才調集不分卷 大清宣統新法令不分卷 王氏醫案續編八卷 古文淵鑒六十四卷 大戴禮記十三卷 弢園尺牘續鈔六卷 文清公薛先生文集二十四卷 新刊止齋先生文奧十卷新增止齋文録十一卷 侯官陳氏遺書 寄傲山房塾課新增幼學故事瓊林四卷首一卷 集蘭亭帖楹聯不分卷 東畬雜記附幽湖百詠一卷 弈括一卷 從政遺規摘鈔二卷 時方妙用四卷 代數備旨十三卷 嗚呼易順鼎一卷哭庵碎語一卷 綱鑑易知錄九十二卷明鑑易知錄十五卷 賴古堂全集三種 嵩厓尊生書十五卷 群經釋地六卷 永思錄四卷 同館賦鈔二十四卷 詩毛氏傳疏三十卷釋毛詩音四卷毛詩說一卷毛詩傳義類一卷鄭氏箋攷徵一卷 張船山詩集一卷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二十五卷 諸法本無經三卷 李文忠公奏議二十卷 應酬尺牘彙選八卷 洛陽伽藍記五卷 東南紀事十二卷 棗林雜俎六集 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 研鐫玉茗堂批點按鑑參補南宋志傳十卷五十回楊家將傳十卷五十回 舒藝室隨筆六卷 漢魏名文乘不分卷 左傳鈔六卷 仿宋相臺五經九十六卷附考證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 炳燭室雜文一卷 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開成石經十二種 濟世養生集一卷便易經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