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
宋羅願撰 文章與天地相爲終始,視世道之升降而盛衰者也。蓋自夫天地既判,三辰順布,五行錯出,其文著矣。伏羲畫卦,而人文始開;文王贊《易》,而文益備矣。及夫兩漢二馬、楊、班,或以紀事蹟著于策書,或以述頌功德刻之金石,文章之作,始濫觴矣。自是而降,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制,而文章亦由是而見焉,豈唯足以傳其事功,因以觀其治亂。故唐之盛則稱韓、柳,宋之初則有歙、蘇。南渡以來,又世道之一變也,見稱於時,則有吾州二羅公焉。六朝五季,蓋寥寥乎無聞矣,然則三代而上,聖賢迭興,其所述作,尊以爲經,不傳於文章,而不能不文章。兩漢而下,人才士相與論著,流而爲史,必工於文章,而後能文章。今之文章,兩漢之謂也。大羅名頌,嘗知郢州。小羅名願,嘗知鄂州。鄂州之文,尤爲縝密古雅,惜其全集不傳,今行於世者,鄂州通守劉清之子澄之所刻。蓋鄂州既終于郡,子澄因以所見裒集成書,號《鄂州小集》,視其大蓋什一耳。歲月既久,小集亦不復存。予嘗得之於藏書之家,讀而愛之,乃謀刻之梓,以廣傳布。從予遊者,洪氏之兄弟,曰斌,曰杰,曰宅,鮑氏之叔姪,曰元康,曰深樂,以其資共成之,而請予爲之序。予聞諸先生長者,南渡後文章有先秦、西漢之風,新安二羅其人,而《淳安社壇記》尤爲世所稱頌。以予觀之,《陶令祠堂記》、《張烈女廟碑》理嚴辭暢,讀之如登軒陛而聞鍾吕之音,至於論成湯之慙德,則所以發千古聖賢之心,明萬世綱常之正者,爲何如哉?宜其稱於當時,傳於後世也。但朱文公常欲附名集後,卒不及有所論作,顧予何人,而序其首?此則鄂州之不幸,而予之大幸者也。因爲上下天地經史之文,古今盛衰之變,使讀者知其所自而不苟焉,是亦爲學之助也。鄂州字端良,號存齋。乾道二年,進士師山鄭玉子美謹叙。 宋濂序洪武二年 宋濂記 趙壎序 李宗頤序 蘇伯衡序洪武二年 林公慶序 趙汸序 趙汸跋 王禕序 馬珹序洪武己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