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黨禁
书名《慶元黨禁》
书名 庆元党禁
作者乾隆|樵川樵叟|樵叟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史部>傳記類>總錄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藝文志》亦不著錄。惟見《永樂大典》中,題曰滄州樵叟撰。蓋與《紹興正論》均出一人之手。《序》稱淳祐乙巳,則作於宋理宗十八年也。考黨禁起於寧宗慶元二年八月,弛於嘉泰二年二月。是書之作,蓋距弛禁時又四十四年矣。宋代忠邪雜進,黨禍相仍,國論喧呶,已一見於元祐之籍。迨南渡后和議已成,外憂暫弭。君臣上下,熙熙然燕雀處堂。諸儒不鑒前車。又尋覆轍。求名既急,持論彌高。聲氣交通,賢奸混糅,浮薄詭激之徒,相率攀援,釀成門戶。遂使小人乘其瑕隙,又興黨獄以中之。蘭艾同焚,國勢馴至於不振。《春秋》責備賢者,不能以敗亡之罪獨諉諸韓侂胄也。且光、寧授受之際,趙汝愚等謀及宵人,復處之不得其道,致激成禍變,於謀國尤疏。恭讀御題詩章,於揖盜開門,再三致意。垂訓深切,實為千古定評。講學之家不能復以浮詞他說解矣。書中所錄偽黨共五十九人,如楊萬里嘗以黨禁罷官,而顧未入籍。其去取之故,亦頗難解。蓋萬里之薦朱子,實出至公,與依草附木,攀援門戶者迥異。故講學之家,終不引之為氣類。觀所作《誠齋易傳》,陳櫟、胡一桂皆曲相排抑,不使入道學之派。知此書之削除萬里,意亦如斯,未可遽執為定論也。至如薛叔似晚歲改節,依附權奸。皇甫斌猥瑣梯榮,僨軍辱國。侂胄既敗之后,又復列名韓黨,與張巖、許及之諸人并遭貶謫。陰陽反覆,不可端倪,而其姓名亦并見此書中。豈非趨附者繁,梟鸞并集之一證哉?總之,儒者明體達用,當務潛修,致遠通方,當求實濟。徒博衛道之名,聚徒講學,未有不水火交爭,流毒及於宗社者。東漢不鑒戰國之橫議,南北部分而東漢亡。北宋不鑒東漢之黨錮,洛蜀黨分而北宋亡。南宋不鑒元祐之敗,道學派盛而南宋亡。明不鑒慶元之失,東林勢盛而明又亡。皆務彼虛名,受其實禍。決裂潰覆之后,執門戶之見者猶從而巧為之詞,非公論也。張端義《貴耳集》曰:“朝廷大患,最怕攻黨。伊川見道之明,不能免焉。淳熙則曰道學,慶元則曰偽學。深思由來,皆非國家之福。”斯言諒矣。謹恭錄御題冠此書之端,用昭萬年之炯戒,并詳著古來黨禍之由,俾來者無惑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孝經集靈:1卷 塵史:3卷 通鑒總類:20卷 古樂經傳:5卷 袁中郎全集:40卷 弇州史料:前集30卷,後集70卷 切字釋疑:一卷 測量法義:[1卷] 珂羅版影印臨川李氏四寶啟事 冷社詩集:不分卷 章氏叢書:續編 道古堂文集:四十八卷 得一齋雜著四種 文子:1卷 和林格爾廳志:[綏遠]:4卷 南華真經解:3卷 周易遺文 靜拱樓詩集 筆史:一卷 河東鹽法備覽:12卷 碑傳集:160卷,首2卷,末2卷 江海兩防南北岸險要 牧令書輯要:十卷 經學通論:5卷 新聞報三十年紀念冊 海藏老人陰證略例:1卷 吳社編:1卷 洛陽牡丹記:1卷 船山遺書 雲泉詩:一卷 新訂四書補注備旨:10卷 佛教宗派詳注:不分卷 銅鼓書堂遺稿:32卷 杲堂詩鈔:7卷,文鈔6卷 覺華龕詩存:1卷 華陽國志:12卷 補華陽國志三州郡縣目錄1卷 重訂蘇省水卡捐章:不分卷 因是子靜座法:1卷 五代史記:74卷 日涉編:十二卷 石經考文提要:1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詩觸:六卷 華陽國志 陵陽詞:1卷 續纂清河縣志:民國,十六卷 龍顧山房全集 大義覺迷錄:四卷 評選古詩源:4卷 清吟齋遺詩:1卷 志異續編:八卷 續耀州志:11卷 筆麈:一卷 歷代年號通檢 堯山堂偶雋:7卷 御制文初集:10卷,文二集14卷,詩初集48卷,詩二集64卷,詩餘集6卷,文餘集2卷 史畧便蒙 鐵圍山叢談 申宗傳:1卷 遼東文獻徵略: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