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汉字
拼音:yú,yǔ,yù 四角码:77801
部首:臼 总笔画:13 部首外:8
98五笔:egnw 86五笔:wfgw 郑码:nbio
统一码:8207 仓颉:hxyc 笔顺:3211152511134
异体字:  𠔔 𦦲 𢌱 𦥸 𠔜 𢌱 𢌱 𫤰 𫝌 𫟋 

汉字:「與」基本解释


〔与〕
《説文》:“與,黨與也。从舁,从与。𢌱,古文與。”段玉裁注:“黨當作攩。攩,朋羣也。”王筠句讀:“借黨為攩者,依經典通用也。”
(一)yǔ 《廣韻》余吕切,上語以。魚部。
(1)党与,朋党。《説文·舁部》:“與,黨與也。”《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彊。”《漢書·燕剌王劉旦傳》:“羣臣連與成朋。”顔師古注:“與謂黨與也。”
(2)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彊奪之地。”楊倞注:“與,與國也。”又指友好的,结盟的。《孟子·告子下》:“我能為君約與國,戰必克。”《戰國策·齊策二》:“為與國。”
(3)随从;随着。《國語·齊語》:“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韋昭注:“與,從也。”《淮南子·墬形》:“蛤蟹珠𽅧,與月盛衰。”高誘注:“與,猶隨也。”杜甫《登舟將適漢陽》:“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
(4)亲近。《管子·大匡》:“公先與百姓而藏其兵。”郭沫若等集校引蘇與云:“與,親也。”《抱朴子·外篇·安貧》:“時人憚焉,莫之或與。”《宋史·司馬光傳》:“安石曰‘外託劘上之名,内懷附下之實,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
(5)赞许。《論語·述而》:“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朱熹集注:“與,許也。”《史記·五帝本紀》:“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司馬貞索隱:“與,猶許也。”《資治通鑑·漢成帝綏和元年》:“《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胡三省注引顔師古曰:“與,許也。”
(6)助,支持。《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马叙伦校詁:“與,讀與助之與。”《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爲善者也。”朱熹集注:“與,猶助也。”《戰國策·秦策一》:“不如與以勁之。”高誘注:“與,猶助也。”
(7)类;同类。《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韋昭注:“與,類也。”張載《張子正蒙·乾稱上》:“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8)比,相比。《墨子·經下》:“一法者之相與也盡類。”高亨校詮:“凡一法所出者,其相比也,皆類似。”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甘心與,揮手謝松喬。”陳師道《西江月·詠榴花》:“憑將雙葉寄相思,與看釵頭何似?”又比得上。《漢書·鼂錯傳》:“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
(9)等待。《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邢昺疏:“歲月已往,不復留待我也。”《楚辭·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王逸注:“恐年歲忽過,不與我相待而身老耄也。”
(10)数,计算。《禮記·曲禮上》:“生與來日,死與往日。”鄭玄注:“與,猶數也。生數來日謂成服杖,以死明日數也;死數往日謂殯斂以死日數也。”陸德明釋文:“數,所主反。”《楚辭·九章·思美人》:“指嶓冢之西隈兮,與纁黄以為期。”马茂元注:“與,數也。”
⑪敌,对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與一,誰能懼我?”《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宋史·岳飛傳》:“以為諸帥易與,獨不可當。”
⑫争,战。《左傳·哀公九年》:“方吉,不可與也。”杜預注:“不可與戰。”《老子》第六十八章:“善勝戰者不與。”陶鴻慶札記:“與即争。”《國語·越語下》:“彼來從我,固守勿與。”韋昭注:“勿與之戰也。”
⑬交往。《韓非子·姦劫弑臣》:“君臣之相與也,非有父子之親也。”《論衡·雷虚》:“且天地相與,夫婦也,其即民父母也。”《宋史·姦臣傳·邢恕》:“自是相與如素交。”
⑭得。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與,猶得也。”白居易《送嵩客》:“君到嵩陽吟此句,與教三十六峯知。”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之一:“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⑮发,发出。李白《訪道安陵遇蓋寰》:“懸河與微言,談論安可窮?”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
⑯用。《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勿用也。”《管子·海王》:“我未與其本事也。”尹知章注:“與,用也。”柳宗元《六逆論》:“親不足與也。”
⑰操持。《方言》卷十二:“與,操也。”郭璞注:“謂操持也。”
⑱使。白居易《會昌二年春題池西小樓》:“雖貧眼下無妨樂,縱病心中不與愁。”蘇軾《芙蓉城》:“願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穀生蝗螟。”黄庭堅《以梅饋晁深道戲贈》:“相如病渴應須此,莫與文君蹙遠山。”
⑲加上。陳師道《答李簿》:“與罪寧無説,言詩新有功。”又加罪。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夫人)絮了小姐一會,要與春香一場。”
⑳给予。《老子》第六十三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孟子·萬章上》:“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韓非子·忠孝》:“此明君且常與,而賢臣且常取也。”
㉑如;像。《廣雅·釋言》:“與,如也。”《韓非子·難三》:“秦昭王問於左右曰:‘今時孰與始强?’”《大戴禮記·四代》:“事必與食,食必與位,無相越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楚王之獵,孰與寡人?”顔師古注:“與,猶如也。”
㉒介词。1.表示被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戰國策·西周策》:“與天下俱罷,則令不横行於矣。”王引之釋詞:“言為天下所疲也。”又《秦策五》:“(夫差)遂與勾踐禽,死於干隧。”《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四》:“登其嶺,四望無與障者。”2.表示把对象进行处置,相当于“”、“”。王安石《題正覺相上人籜龍軒》:“不須乞米供高士,但與開軒作勝遊。”莫崙《水龍吟》:“也擬與愁排遣,奈江山遮攔不斷。”3.表示趋向,相当于“”、“”。《孟子·公孫丑下》:“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陳師道《登快哉亭》:“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4.相当于“”。《易·繋辭上》:“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韓康伯注:“可以應對萬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韓非子·難一》:“釋庸主之所易,道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史記·貨殖列傳》:“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决斷。”5.相当于“”、“”。《墨子·號令》:“吏行其部,至里門,正與開門内吏。”《西京雜記》卷二:“(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6.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相当于“”、“”。《儀禮·士相見禮》:“與君言,言使臣。”《韓非子·解老》:“治世之民,不與鬼神相害也。”7.表示起点、根据,相当于“”、“”。《商君書·慎法》:“上舉一與民,民倍主位而嚮私交。”《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可與他那里探聽個消息。”8.表示对待、比较,相当于“”。《詩·小雅·車舝》:“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杨树达《詞詮》:“與,用同於。”《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腹心之疾;,疥㿅也。願王釋。”吴昌瑩《經詞衍釋》卷一:“與,猶于也,於也。”
㉓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儀禮·大射禮》:“工人士與梓人升自北階兩楹之間。”《論語·公冶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韓非子·孤憤》:“大臣挾愚汙之人,上與之欺主,下與之收利侵漁。”2.表示比较,相当于“与其”。《韓非子·難二》:“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與人刃我,寧自刃。”《説苑·善説》:“與不幸而過,寧過而賞滛人,無過而刑君子。”3.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漢書·藝文志》:“與不得已,最為近之。”王念孫雜志:“余謂與者如也。言三家説《詩》皆非其本義,如必求其本義,則魯最為近之也。”
㉔用同“舉(jǔ)”。1.副词。皆;全。《易·无妄》:“天下雷行,物與无妄。”王弼注:“與,猶皆也。天下雷行,物皆不可以妄也。”《墨子·天志中》:“故天下之君子,與謂之不祥者。”畢沅校:“與,同舉。”章炳麟《文學説例》:“故文辭則千年曠絶,謡諺則百姓與能。”2.选拔。《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㉕姓。《正字通·臼部》:“與,姓。”
(二)yú 《廣韻》以諸切,平魚以。魚部。
同“”。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疑问。《集韻·魚韻》:“與,語辭。通作歟。”《墨子·明鬼下》:“豈女為之與,意為之與?”《鹽鐵論·相刺》:“意未誠與?”《漢書·貢禹傳》:“意豈有所恨與。”顔師古注:“與,讀曰歟。”2.用在句尾表感叹。《詩·商頌·那》:“猗與那與!”《史記·孔子世家》:“歸與歸與!”3.用在句中表停顿。《論語·公冶長》:“於予與何誅?”朱熹集注:“與,語辭。”《國語·周語上》:“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韋昭注:“與,辭也。”嚴復《原强》:“夫何難變之與有?”
(三)yù 《廣韻》羊洳切,去御以。魚部。
(1)参与。《廣韻·御韻》:“與,参與也。”《易·繫辭上》:“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孔穎達疏:“誰能與於此者,言皆不能也。”《論語·八佾》:“吾不與祭,如不祭。”《漢書·王莽傳上》:“以(孔)光為太師,與四輔之政。”顔師古注:“與,讀曰豫。”
(2)干预。《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范成大《次韻時叙》:“作詩惜春聊復爾,春亦何能與人事。”
(3)相干;关系。《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司馬貞索隱:“與,音預。”《新唐書·嚴震傳》:“大夫取(張)用誠爾,若等無與!”譚嗣同《仁學》:“一姓之興亡,渺渺乎小哉,民何與焉?”
(4)寄。《禮記·射義》:“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鄭玄注:“與,猶寄也。”
(5)通“”。1.快乐。《儀禮·鄉射禮》:“賓不與。”鄭玄注:“古文與作豫。”《吕氏春秋·悔過》:“寡君與士卒,竊為大國憂,日無所與焉。”2.迟疑;怀疑。《老子》第十五章:“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隣。”《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陸德明釋文:“與,疑貌。”
(6)通“”。预先。《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司馬貞索隱:“與,音預也。”按:《文選·賈誼〈鵩鳥賦〉》作“”。

「好」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影印版 备注 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 第128页 第21字
中华字海 第116页  第22字
汉语大词典 第1903页 第2卷 159
现代汉语词典 第1584页  第1588页  第1591页  
字 源 第205页  第4字
中华大字典 第2120页  第16字
康熙字典 (内府) 第2403页 第1字 文字版
康熙字典 (同文) 第1004页 第13字 文字版
异体字 详情
说文解字注 第419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陈刻本) 第106页
说文解字 (孙刻本) 第102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日藏本) 第95页 左栏
说文解字 (汲古阁) 第162页 文字版
说文系传 第205页
说文解字句读 第318页
说文通训定声 第1692页
说文解字义证 第917页 下翻1到3页
说文解字诂林 第3263页 补遗:16480
经籍籑诂 第936页 上平聲,六魚(韻目第886頁)
第4492页 上聲,六語(韻目第4472頁)
第6462页 去聲,六御(韻目第6442頁)
第986页 上平聲,六魚,補遺(韻目第962頁)
第4550页 上聲,六語,補遺(韻目第4540頁)
第6488页 去聲,六御,補遺(韻目第6480頁)
文字版
文字版
文字版
字形演变 详情
类 篇 第95页 上栏 第14字 文字版
字 汇 第831页 第5字
正字通 第1836页 第3字 文字版
龙龛手鉴
玉篇及残卷 第128页015 卷6第69   文字版
篆隶万象名义 第369页 列行:22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68页9字 第256页39字 第363页31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71页9字 第263页39字 第372页31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60页  第248页  第355页  
集韵 (述古堂) 第069.3.5页 第332.4.2页 第350.9.4页 第493.6.3页  文字版
集韵 (明州) 第069.3.5页 第332.4.2页 第350.9.4页 第493.6.3页  文字版
中上古音韵 中上古音韵  表格文字 
中原音韵 第43页 第119字  第45页 第7字  
中文大辞典 第11938页
订正六书通 第177页 
汉字字源 --
甲骨文字典 --
新甲骨文编 --
金文编字典 字形图   续编: 共與与興兴 
新金文编 第299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