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範口義
书名《洪範口義》
书名 洪范口义
作者胡瑗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經部>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胡瑗撰。瑗有《周易口義》,已著錄。是書《文獻通考》作《洪范解》,朱彝尊《經義考》注云“未見”。今其文散見《永樂大典》中,尚可排纂成書。《周易口義》出倪天隱之手,舊有明文。晁公武《讀書志》謂此書亦瑗門人編錄,故無詮次首尾。蓋二書同名《口義》,故以例推。其為瑗所自著與否,固無顯證。至其說之存於經文各句下者,皆先后貫徹,條理整齊,非雜記、語錄之比,與公武所說不符。豈原書本無次第,修《永樂大典》者為散附經文之下,轉排比順序歟?抑或公武所見又別一本也?《洪范》以五事配庶徵,本經文所有。伏生《大傳》以下逮京房、劉向諸人,遽以陰陽災異附合其文,劉知幾排之詳矣。宋儒又流為象數之學,惟圖書同異之是辨,《經》義愈不能明。瑗生於北宋盛時,學問最為篤實,故其說惟發明天人合一之旨,不務新奇。如謂天錫《洪范》為錫自帝堯,不取神龜負文之瑞;謂五行次第為箕子所陳,不辨《洛書》本文之多寡;謂五福六極之應通於四海,不當指一身而言:俱駁正注疏,自抒心得。又詳引《周官》之法,推演八政,以經注經,特為精確。其要皆歸於建中出治、定皇極為九疇之本辭。雖平近而深得圣人立訓之要,非讖緯術數者流所可同日語也。《宋史》本作一卷。今校定字句,析為二卷。(案:朱彝尊《經義考》,凡訓釋一篇者,悉匯載各經之末,不與訓釋全經者敘時代先后。然《隋志》載《系辭注》、《洪范五行傳》、《月令章句》、《中庸講疏》固雜置各經中也。今從古例,不復別編。后均仿此。)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繡像一捧雪全傳八卷三十二回 劉伯溫文抄一卷 湘山志五卷 讀碑小箋一卷 角力記一卷附校譌一卷 方正學先生遜志齋文集二十四卷 梁雜儀注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夜雨秋燈喉科摘錄 趙留守政畧一卷 樂善錄一卷 文獻通考經籍校補一卷 鍼灸節要三卷鍼灸聚英五卷 古笑史三十四卷 開天傳信記一卷 文定集二十四卷 薛能詩不分卷 [光緒]閩縣鄉土志不分卷 中庸姚氏讀本一卷 容齋千首詩八卷 丹甑(雜說)一卷 御製蓮華心輪迴文偈頌二十五卷 善宗寳卷一集至八集 訓學良規一卷 孟一之詩集 忠惠集十卷附録一卷 紅樹書屋詩鈔一卷附翠鯨詞一卷 復社紀事一卷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三百卷首三卷 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別集十卷 漢疏類編十八卷 王氏醫案二卷 清史百詠一卷 藥徵三卷 經典釋文序錄一卷 說文繫傳考異四卷 嘉定鎮江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校勘二卷 五峯集一卷 禪門鍛鍊說一卷 絳雲樓書目不分卷 惜字公志一卷 路史一卷 雜病證治類方八卷 芥子園畫傳五卷 俚吟記事集二卷保家録二卷 [嘉慶]石門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眉公書畫史一卷 茅鹿門稿一卷 學易集八卷 王漁洋畫像題咏集一卷 揮麈錄二卷 陸氏東甌掌錄 九華集二十五卷 戒淫錄 酒譜一卷 王摩詰集二卷 亢倉子洞靈真經一卷 四書備考十七卷首一卷 五代春秋二卷 攀古廔藏器目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