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

唐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期,任用仆固怀恩为大将。仆固怀恩为养寇固位,表请众多安史降将为本处节度使。安史乱后,唐中央政权力量削弱,不得已而对地方势力姑息迁就,魏博(治今河北大名东北)、成德(治今河北正定)、卢龙(治今北京)三镇节度使遂分授安史旧将。他们于所辖地区扩充军队,自署文武将吏,贡赋不入朝廷。节度使之职,父子相继,或由部将承袭,中央不能干涉。他们称雄一方,形成割据势力。史称藩镇割据。其后,山东、江淮之间亦多仿效。最多时达四十有余。其中势力较大者,除河朔三镇之外,尚有淄青镇(治青州,今山东益都)、淮西镇(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宣武镇(治汴州,今河南开封)、沧景镇(治潞州,今山西长治)等。各藩镇对境内人民实行残暴统治,藩镇之间或相互攻战,或联合反唐。此种情况贯穿于整个唐代后期。唐王朝虽屡次力图削弱藩镇势力,但收效甚微。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将近两个世纪。直到北宋之初,赵匡胤解除藩镇兵权,藩镇割据局面方告结束。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