铩羽 shā yǔ
摧落羽毛。常比喻不得志。
详细解释
摧落羽毛。常比喻不得志。
唐 柳宗元 《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提携,鎩羽忽高飞,剑出 丰城 狱底。” 严复 《救亡决论》:“千万旅进,人皆鎩羽,我独成龙,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许我为儒也。”参见“ 鎩羽暴鳞 ”。
近反义词
国语辞典
注音 ㄕㄚ ㄩˇ 拼音 shā yǔ
相似詞: 失敗
相反詞: 凱旋、成功鳥的羽毛殘落,不能高飛。比喻人失志不得意。
▶ 南朝梁.劉孝標〈與宋玉山元思書〉:「賈生懷琬琰而挫翮,馮子握璵璠而鎩羽。」
▶ 《聊齋志異.卷一.葉生》:「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鎩羽。」参见:
鎩羽
扫描版:「铩羽」在《汉语大词典》第16730页 第11卷 1371
扫描版:「铩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