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主体    zhǔ tǐ

1. 事物的主要部分

2.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3.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详细解释

1. 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 、 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2. 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3. 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4. 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客体

国语辞典

注音 ㄓㄨˇ ㄊㄧˇ  拼音 zhǔ tǐ
相反詞: 客體
1.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 如:「學生為學校的主體。」
2. 哲學上指有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個體。
3. 權利義務所賴以發生的稱為「主體」。相對於客體而言。如人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物 即為客體。
参见:主體
扫描版:「主体」在《汉语大词典》第706页 第1卷 706
扫描版:「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01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