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成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拼音】:
【简拼】:
【解释】:

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16``1`常用以抒发古今递变的感慨。`16``1`也表示要借鉴前人。语出《汉书.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一作〔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世说新语.规箴》:“(京房)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耶?’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后多引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旧唐书.裴炎传》:“炎进谏曰:‘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独不见吕后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宋.柳开《与李宗谔秀才书》:“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也,足下惟勉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知难》:“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以迹者,不必接以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作家一排一排的坐着,将来使人笑,使人怕,还是使人厌倦呢?现在也很难测定。但若据‘前车之鉴’,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大约也还不免于‘悲夫’的了。”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成语接龙

【顺接】:昔留昔零 
【顺接】:抚今思昔 感今惟昔 一如曩昔 攀今比昔 感今怀昔 感今念昔 感今思昔 抚今痛昔 
【逆接】:茶余饭后 前前后后 瞻前忽后 羞以牛后 绳先启后 貤先録后 车前马后 补天娲后 
【逆接】:后悔无及 后不为例 后海先河 后合前仰 后患无穷 后进领袖 后悔何及 后生晚学 


 查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典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成语故事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