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陲

读音:chuí
甲骨文1;甲骨文2;金文1;金文2;说文古文;小篆垂;小篆;小篆陲;汉简;隶书

” 在古文字中是 “” , 与 “” (边陲)有别。 “” 字甲骨 文写作 “” , 诸学者多认为是花叶下垂于地, 根据是下面的 “” 与 “” (甲骨文写作 “” )近似。 笔者以为 “” 与茎蒂相连, 当是果 实形。 金文写作 “” , 正是花叶下垂形。 “说文古文” 写作 “” , 属异写字, 左旁 “” 字, 一释草叶下垂, 一释割裂祭牲肢体。 右边的 “” 一释旗帜的飘带。 据此仍可会意下垂。 小篆分作 “” 两个 字, 后者显然是将甲骨文的 “” 确认为 “” 的结果。 隶书(汉《乙瑛 碑》 )以平直的笔画改变了篆书的圆弧笔画,从而脱离了古文字形。

注: “” 在古文字中表示边陲。《说文》 : “垂,远边也。” 而 “” 又作 “垂危” 释(略)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