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公元1344年 八月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序见本集卷首,又有虞集所作序。据宋讷《唐音缉释序》(西隐集卷六),知丹阳颜润卿尝为之释,经六载而成《唐音缉释》一书,有序作于至正甲午(1354)六月。后高棅辑录《唐诗品汇》,于其书多所参考。又明成化、弘治间,旌德汪谅尝为重刻,陆深为之序(俨山集卷三十八)。《唐音》十四卷,今存《四库全书》本。杨士弘,字伯谦,襄城人,寓居清江。尝官涟水教官。著有《鉴池春草集》苏伯衡《古诗选唐序》:“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终之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御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诗观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固一道也,不审音不足以知乐,不审音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苏平仲文集》卷四)杨士奇《唐音跋》:“余读《唐音》,间取须溪所评王、孟、韦诸家之说附之,此编所选,可谓精矣。近闻仲熙行俭在北京,录唐诗,甚富用之。读之快意,而颇致憾此编,以为太略。其所录余未及见,然余意苟有志学唐者,能专意于此,足以资益,又何必多也。”杨士奇《录杨伯谦乐府跋》:“杨伯谦名士弘,其先襄城人,后官临江,遂家焉。父兄皆武职,伯谦始读书为儒。工于诗,又工乐府,尝选《唐音》。前此选唐者,皆不及也。虞道园为之序。而所与交游讲论诗学者,傅若金、辛敬万、石旷达、练高、周祯、刘永之之徒,皆有诗名。伯谦尝为涟水教官,有诗集刻焉。余昔得之,以遗本之。此乐府四十九首,吾友吴中杨仲举手录,而近得之曹冀成也。”(《东里续集》卷十九)麓堂诗话:“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一代不数人,一人不数篇,而欲以一人选之,不亦难乎?选唐诗者,惟杨士弘《唐音》为庶几。次则周伯弜《三体》,但其分体于细研讨会,而二书皆有不必选者。赵章泉绝句虽少而精。若《鼓吹》则多以晚唐卑陋者为入格,吾无取焉耳矣。”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