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通韵
书名《古今通韵》
作者
版本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古今通韵》·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者,《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者,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其与入通者谓之叶。两界者,以有入声之《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删》、《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之《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两不相通。其相通者谓之叶。两合者,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通用,而不与平、上通。其与平、上通者谓之叶。案奇龄论例,既云所列五部,分配五音,虽欲增一减一而有所不可。乃又分为两界,则五音之例乱矣。既分两界,又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同用,则两界之例又乱矣。至三声之例,本云平、上、去通而不与入通。而两合之例,又云去入通而不与平、上通,则三声、两合不又自相乱乎?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徵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於是也。然其援据浩博,颇有足资考证者,存备一家之学,亦无不可,故已黜而终存之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唐詩歸三十六卷 三通警策甲綱目三卷乙綱目二卷 [康熙]鄆城縣志八卷 庚子銷夏記八卷閑者軒帖考一卷 錢牧齋文鈔不分卷 種福堂公選良方兼刻古吳名醫精論四卷 醒睡雜錄 新集古文四聲韻五卷 雷公炮製藥性解六卷 丸散方集不分卷 說文審音十六卷 [康熙]重修蒲臺縣志十卷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論語集註本義滙叅二十卷首一卷 靈峰草堂集不分卷 倭文端公遺書八卷首二卷末一卷續刊四卷 十子全書 孤忠錄二卷諫文一卷 周易乾鑿度二卷 [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新增繪圖幼學故事瓊林四卷 增訂教案彚編六卷首一卷 [順治]延川縣志一卷 喉科種福五卷首一卷 謝宣城集五卷首一卷 皇極經世易知八卷首一卷 懷荆堂詩稿四卷 五種遺規十六卷 [康熙]靜樂縣志十卷 感舊集十六卷 漱霞盦五種 [同治]續增什邡縣志五十四卷 光緒丁酉科明經通譜 柳溪先生遺詩一卷 咽喉脈證通論一卷白喉治法忌表抉微一卷急救喉疹要法一卷喉痧正的一卷 [同治]南城縣志十卷首一卷 麉澞薈錄十四卷附爽鳩要錄二卷 太祖本紀 校正瀕湖脉學一卷奇經八脉考一卷 周易四卷 清秘述聞十六卷 歷代地理指掌圖 古今經世文衡二十八卷 [康熙]平和縣志十三卷首一卷 尚書十三卷附考證 求己錄三卷 弦索辨訛 漢書西域傳補注二卷 檗庵别錄八卷 營壘圖說 燕山草堂集四卷 板調龍舟 屈賈文合編 昭代叢書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元詩雅正 味根山房詩鈔九卷文集一卷 [康熙]成安縣志十二卷 悲歡夢十四回 不二歌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