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通韵
书名《古今通韵》
作者
版本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古今通韵》·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者,《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者,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其与入通者谓之叶。两界者,以有入声之《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删》、《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之《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两不相通。其相通者谓之叶。两合者,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通用,而不与平、上通。其与平、上通者谓之叶。案奇龄论例,既云所列五部,分配五音,虽欲增一减一而有所不可。乃又分为两界,则五音之例乱矣。既分两界,又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同用,则两界之例又乱矣。至三声之例,本云平、上、去通而不与入通。而两合之例,又云去入通而不与平、上通,则三声、两合不又自相乱乎?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徵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於是也。然其援据浩博,颇有足资考证者,存备一家之学,亦无不可,故已黜而终存之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忠雅堂評選四六法海:8卷 段玉裁先生年譜:1卷 國語校注本三種:29卷 中國文法通論:3講 侯鯖集:10卷 海道圖說:15卷,附長江圖說 祝子小言:1卷 吳郡人物志:不分卷 七巧新譜 澳大利亞洲新志:1卷 東臯先生詩集:5卷 大淸乾隆五十五年歲次庚戌時憲書:一卷 浙遊雜記(清光緒十五年):1卷 周易鄭康成注:不分卷 名賢手劄 壺山自吟藁:3卷 名香譜:1卷 四明宋僧詩:1卷元僧詩:1卷 讀四書叢說:20卷 鈡山書院槼約:一卷 增廣詩韻全璧 譚友夏批點想當然傳奇:2卷 雅雪園詩鈔:6卷 夏侯陽算經:3卷 春秋榖梁傳:12卷 望古遙集詩存 兩漢紀 山西票商成敗記:不分卷 東征集:6卷 續孟子:2卷 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 補修宋奉元術:1卷 明夷待訪錄:一卷 龍谿王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奕載堂文集:不分卷 感舊集:16卷;雅雨山人 戰國式銅器的研究 經典釋文考釋:三十卷 學校問:1卷 呂晚村先生文集:8卷,附錄1卷 隱求堂日記節要:18卷 莊子集解:8卷 上古史 歷下志遊正篇:4卷,外篇4卷 後樂集:20卷 解學士全集:12卷, 年譜 : 2卷 疑年錄:4卷 三字經:1卷 粵行紀事:三卷 皇明象胥錄:8卷 續震澤紀聞 杜工部集:20卷 引弁首:1卷 更生齋文:甲集4卷 乙集2卷 詩8卷 詩餘2卷 白茅堂集:46卷 悔翁詩鈔:十五卷,補遺一卷 思綺堂文集:10卷 古今注:3卷 甲申紀事:十三卷 潛龍讀書表: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