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字韵
书名《奇字韵》
作者
版本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奇字韵》·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标字体之稍异者,类以四声,故曰“奇字”。考六书以《说文》所载小篆为正,若卫宏、扬雄所学则别有古文奇字,以非六书偏旁所可推也。此书以“奇字”标名,而若《说文》引经,“{宀丰}其屋”,“丰”作“{宀丰}”;“克岐克嶷”,“嶷”作“”。“静女其姝”,“姝”作“”;“庶草繁庑”,“庑”作“无”;“天地絪缊”,作“壹”;“营营青蝇,止于樊”,“樊”作“棥”;“故源源而来”,“源源”作“謜謜”;“泣血涟如”,“涟”作“{连心}”之类:虽与今经文小异,而皆有六书偏旁可求,则正体而非奇字。且此类甚多,不胜载。如《说文》引《尚书》“嵎夷”作“嵎夷”。引《论语》“友便佞”,“便”作“谝”。引《诗》“赫兮喧兮”,“喧”作“愃”。引《周礼》“膳膏臊”,“臊”作“鱢”。“孤乘夏篆”,“篆”作“”。引《易》“包荒用冯河”,“荒”作“┅”。引《诗》“在河之洲”,“洲”作“州”。引《易》“服牛乘马”,“服”作“牜备”。引《书》“濬畎浍,距川”,“畎浍”作“”。引《春秋传》“岁而愒日”,“”作“忨”、“愒”作“氵歇”。引《易》“夫乾確然”,“確”作“隺”。引《春秋传》“执玉惰”,“惰”作“憜”。引《诗》“纳于凌阴,”“凌”作“”。又引《诗》“白圭之玷”,“玷”作“占刂”。引《书》“辟四门”,“辟”作“”。异同之处,不可殚数。此书所载,殊不及十之二、三。至於“岷”之作“汶”、“祷”之作“裯”,皆假借字,而亦概列为奇字,尤属不伦。又如“蔷”字下但注一“灾”字,而不云本《盐铁论》“罕被寇蔷”,“蔷”音“灾”;“廧”字下但注一“墙”字,而不云本《管子·地员篇》“行廧落”,房玄龄注为“行廧及蓠落”;“闿”字下但注一“开”字,而不云本《汉书·匈奴传》“乃遣闿陵侯将兵别围车师”及“今欲与汉闿大关”颜师古注“闿与开同”;“茬”字下但注一“槎”字,而不云本《汉书·货殖传》“然犹云山不茬蘗”师古注“茬,古槎字”。“闛”字下但注一“阊”字,而不云本《汉书·扬雄传》“东邻昆仑,西驰闛阖”师古注“闛与阊同”:则全迷其所出。“萁”字下注“音该”,但引曹植诗,而不知《淮南子》“爨萁燧火”高诱注“萁,音该”;“氵不”字下注“音流”,但引《贾谊传》“朝廷之视端氵不平衡”,而不知考《荀子·荣辱篇》“其氵不长矣”杨倞注“氵不,古流字”:则不溯其所始。又如《冬韵》载“{容木}”字,引《说文》而不知《汉书·地理志》“苍”师古曰:“,古松字”,与“{容木}”同一古今字。“贲”字下注云“古文班”,而不知《荀子·强国篇》曰“如此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杨倞注“贲读如坟”,《汉书·翟方进傅》“贲丽善为星”师古曰“贲音肥”。“蝯”字下注“与猨同”,而不知《汉书·李广传》又作“爰臂”,如淳曰“臂如猿臂”。其阙佚又不可枚举。盖慎充於腹笥,特就所记忆者录之,故於诸书不暇详考。然於秦汉载籍,亦已十得三、四。讲六书者去其疵而录其醇,或亦不无所助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古文尙書考二卷 古文尙書考二卷 古文尙書考一卷 尙書辨疑一卷 畏齋書經客難三卷首一卷 書考辨二卷 書考辨二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離句六卷 尙書評注六卷 壁經集解一卷 尙書私學四卷 尙書私學四卷 尙書私學四卷 心園書經知新八卷 尙書可解輯粹二卷 尙書可解輯粹二卷 尙書詁要四卷 尙書考辨四卷 尙書考辨四卷 尙書旣見三卷 尙書旣見三卷 尙書說一卷 尙書釋天六卷 尙書釋天六卷 尙書釋天六卷 尙書釋天六卷 尙書釋天圖解三卷 尙書未定稿二卷 尙書未定稿二卷 書傳鹽梅二十卷 尙書補誼一卷 尙書續補誼一卷 尙書大傳三卷附錄一卷備考一卷源委一卷補遺一卷 尙書大傳備考一卷 尙書大傳源委一卷 尙書大傳補遺一卷 書疑辨證存四卷 尙書後案三十卷附後辨一卷 尙書後案三十卷附後辨一卷 尙書後辨一卷 尙書後辨一卷 尙書義考二卷 尙書義考二卷 尙書義考二卷 尙書讀記一卷 尙書小劄二卷 尙書協異不分卷 尙書協異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