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小注
书名《或问小注》
作者
版本三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或问小注》·三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朱子撰”。宋以来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诸儒传朱子之学者亦无一人言及之。康熙壬午,始有陈彝则家刻本,称明徐方广所增注。越二十年壬寅,郑任钥又为重刻,而附以己说,并作《后序》。反覆力辨,信为朱子书。如卷首载朱子《与刘用之书》及《序》四篇,《晦庵集》中不载,则以为集中偶佚。《年谱》不记作此书,则以为《年谱》遗漏。书中多讲时文作法,则以为制义始王安石,朱子亦十九举进士,必善时文。连篇累牍,欲以强词夺理。至如解《中庸》“其至矣乎”一节,“道之不行也”一节,皆剽《四书大全》所载双峰饶氏语;“射有似乎君子”一节,全剽《四书大全》所载新安陈氏语,伪迹昭然,万难置喙,则以为《大全》误题姓名。其偏执殆不足与辨。又既称此书作於《集注》之后,而《孟子》“万物皆备於我矣”一章,乃於第三条下附记曰:“此条系《语类》说,第八条系《或问》说,前辈多疑此为未定之说,在《集注》之前,信哉!”是《小注》又在《集注》前矣,不亦自相牴牾耶?所载《中庸》原《序》,称淳熙己酉冬十月壬申。考《宋史·孝宗本纪》,是月有庚子、壬寅二日。使庚子为朔,则下推三十二日为壬申,使壬寅为晦,则上推三十一日为壬申,均不得在十月。《文献通考》载朱子之言曰“《集注》后来改定处多,遂与《或问》不相应,又无工夫修得”云云,是《或问》尚未暇改,何暇又作《小注》?陈振孙《书录解题》又曰:“《论语通辑》十卷,黄榦撰。其书兼载《或问》,发明妇翁未尽之意”。使朱子果有此书,榦亦何必发明乎?其为近人依托无疑。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是书《跋》,称任钥刻是书后,自知其谬,深悔为汤友信所卖。并称《序》及诸论皆友信之笔,任钥未尝寓目云。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浙江義烏]金峯溪後樓氏宗譜□卷 甲申綱徵解一切錢糧事宜一卷 興儒行政敎圖考一卷 醉鄉小稿一卷 選材錄 鴛鴦七誌齋藏石目錄一卷 孟子正義十四卷 諸儒講義二卷 養默山房詩稿四十卷 官幕同舟録二卷 磬山牧亭樸夫拙禪師語錄六卷 白潢源三妙傳 雙鳯寳卷二卷 聖諭廣訓衍說一卷 德勝河驗收土方暨會議記不分卷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 圭塘小藳十三卷別集二卷附錄一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 鎭守荆南奏稿八卷督師三楚奏稿□□卷 廬陽客記 繡像第一才子書(繡像三國志演義、增像三國演義)六十卷一百二十回 二六課 河防紀畧四卷 蛻私軒續集三卷 北風揚沙錄 傷寒論淺注六卷 習苦齋詩集八卷集外詩一卷雜著三卷 通玄真經十二卷 坐隱先生精訂陳大聲樂府全集七種 辛丑日記不分卷(清光緒二十七年) 女科醫案一卷 紀年錄一卷附一卷 壺山四六一卷 震澤先生集(震澤集)三十六卷 五朝名臣言行錄十卷三朝名臣言行錄十四卷 富平縣一卷 傷寒微旨論二卷 孔北海集一卷 震澤紀聞二卷 威鳳堂集十五種附一種 脂雪軒詩鈔四卷 旌忠録五卷 大淸康熙十九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一卷 閭史一卷 陳眉公批評琵琶記二卷陳眉公先生釋義琵琶記二卷 古周易一卷 薑齋詩編年稿一卷 神農本藥經讀四卷 急就篇四卷 化碧錄一卷 全本十里亭餞別 史記索隱三十卷 新鐫選釋歷科程墨二三場藝府群玉 徐僕射集一卷 亞洲全圖說畧一卷 周易韓氏傳二卷 金翠寒衣記一卷 周賀詩集一卷 釋文一卷 厚德録四卷 祕傳保嬰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