蹌汉字
拼音:qiāng,qiàng 四角码:68167
部首:足 总笔画:17 部首外:10
98五笔:khwk 86五笔:khwk 郑码:jixj
统一码:8E4C 仓颉:rmoir 笔顺:25121213445113251
异体字:  𦭠 𦭫 

汉字:「蹌」基本解释


〔跄〕
《説文》:“蹌,動也。从足,倉聲。”
qiàng(旧读qiāng) ㊀《廣韻》七羊切,平陽清。陽部。
(1)〔蹌蹌〕《爾雅·釋訓》:“蹌蹌,動也。”郭璞注:“恐動趨步。”1.起舞貌。《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傳:“鳥獸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陸德明釋文:“蹌,舞貌。”《法言·問明》:“鳳鳥蹌蹌,匪之庭。”李軌注:“蹌蹌者,步趾之威儀也。言其降步於之庭,非之庭則不降步也。”阮修《大鵬贊》:“蹌蹌大鵬,誕自北溟。”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賀唁鳥獸文字》:“與鳳同類,蹌蹌於帝之庭。”单用义同。《集韻·陽韻》:“蹌,舞皃。”南朝鮑照《舞鶴賦》:“始連軒以蹌然,終宛轉而龍躍。”2.行走合乎礼节貌。《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几。”鄭玄箋:“蹌蹌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禮記·曲禮下》:“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鄭玄注:“皆行容止之貌也。”《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先生)又説什麽士的走路要蹌蹌,不好急走,那怕遇着雨,没得傘,也要徐徐而行。”单用义同。《字彙·足部》:“蹌,容貌舒揚也。”余慶遠《維西見聞紀》:“𦇧衣之儔,衣冠蹌躋,皆有中華風。”
(2)行走有节奏。《字彙·足部》:“蹌,行動貌。”《詩·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傳:“蹌,巧趨貌。”陳奂傳疏:“《經》言巧趨,故云:蹌,巧趨貌。美目、巧趨,皆謂莊公出射時也。”《文選·揚雄〈羽獵賦〉》:“啾啾蹌蹌,入西園,切神光。”李善注:“蹌蹌,行貌。”《宋詩紀事·淳熙中淮西歌》:“秀才姓,騎驢渡江,過江不得,做盡趨蹌。”又动。《説文·足部》:“蹌,動也。”温庭筠《元日》:“威鳳蹌瑶簴,升龍護璧門。”
(3)和鸣声。《龍龕手鑑·足部》:“蹌,和鳴也。”
(4)用同“搶(qiāng)”。以头撞(地)。如:呼天跄地。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七十八:“蹌地:槍兩反;又平聲,頭至地也。”《初學記》卷二十九引宋炳《〈獅子擊象圖〉序》曰:“頃之,見百獸率走,蹌地足絶,而四巨象俄焉而至。”
㊁《集韻》七亮切,去漾清。
(1)走。也作“”。《集韻·漾韻》:“蹡,走也。或从倉。”
(2)急趋。《京本通俗小説·志誠張主管》:“那人蹌將入來,閃身已在燈光背後。”《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氏不知利害,逕蹌上船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三百人一齊都蹌入門裏去,五六個人怎生攔得住?”

「好」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影印版 备注 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 第3975页 第5字
中华字海 第1421页  第51字
汉语大词典 第14498页 第10卷 531
现代汉语词典 第1044页  
字 源 第149页  第3字
中华大字典 第2233页  第2字
康熙字典 (内府) 第2944页 第5字 文字版
康熙字典 (同文) 第1231页 第16字 文字版
异体字 详情
说文解字注 第325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陈刻本) 第79页
说文解字 (孙刻本) 第81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日藏本) 第73页 左栏
说文解字 (汲古阁) 第119页 文字版
说文系传 第154页
说文解字句读 第238页
说文通训定声 第3607页
说文解字义证 第697页 下翻1到3页
说文解字诂林 第2721页 补遗:16391
经籍籑诂 第3039页 下平聲,七陽下(韻目第2958頁)
第3108页 下平聲,七陽,下補遺(韻目第3070頁)
文字版
字形演变 详情
类 篇 第72页 下栏 第23字 文字版
字 汇 第1013页 第25字
正字通 第2304页 第16字 文字版
龙龛手鉴 第370页 第6字
玉篇及残卷 第131页031 卷7第76   文字版
篆隶万象名义 第376页 列行:11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176页47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181页47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168页  
集韵 (述古堂) 第213.3.4页 第597.9.2页  文字版
集韵 (明州) 第213.3.4页 第597.9.2页  文字版
中上古音韵 中上古音韵  表格文字 
中原音韵
中文大辞典 第14097页
订正六书通 第115页 
汉字字源 --
甲骨文字典 --
新甲骨文编 --
金文编字典 --
新金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