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函书约存
书名《周易函书约存》
作者
版本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

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原本一百十八卷。其诠释《经》文者四十九卷。冠以《原图》八卷,用解伏羲之《易》。《原卦》三卷,用解文王之《易》。《原爻》三卷,用解周公之《易》。又取先儒论说,集为《原古》三十六卷,谓之《首传》。其九十九卷,为《周易函书》正集。外有《函书约》三卷,《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篝灯约旨》十卷,共十九卷为《别集》。《别集》先已刊板。正集因卷帙浩繁,艰於剞劂,乃取诠释经文之四十九卷,约为十八卷,名曰《函书约注》。又取《首传》五十卷,约为十六卷,附以《续约旨》二卷,共十八卷,刊之,名曰《续集》。皆煦所手订也。其正集原本,煦门人李学裕欲为校刊,携其稿去。会学裕病卒,遂散佚。后《别集》、《续集》板并漫漶,其子季堂重为校订。因正集未刊,《续集》之名无所缘起,且《续集》之《原图》、《原卦》、《原爻》、《原古》即删取正集之要语,非别有所增,未可目之以续。而《别集》内之《函书约》三卷,亦即正集之《原图》、《原卦》、《原爻》撮其大义,更不可附入《别集》。遂以《续集》编为十五卷,取《函书约》三卷弁首,共十八卷,名为《约存》。盖以正集既佚,其大义仅存於是也。又以《续约旨》二卷,依《篝灯约旨》原目,散附各篇之内,合《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仍为《别集》。其释经文之十八卷,仍名《约注》。共为五十二卷,即此本也。煦研思《易》理,平生精力尽在此书。其持论酌於汉学、宋学之间,与朱子颇有异同。然考《朱子语录》有曰“某作《易本义》,欲将文王卦辞大概略说,至其所以然之故,於孔《彖词》中发之。如此乃不失文王大意,但未暇整顿尔”云云,是朱子於《本义》盖欲有所改定而未能,则后人辨订,亦未始非朱子之志也。陆游《渭南集》有《朱氏易传跋》,曰:“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坚守一家之说,未为得也。元晦尊程氏至矣,然其为说亦已大异,读者当自知之。”斯可谓天下之通论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水仙辭:[1卷] 南雷文定:前集11卷,後集4卷,三集3卷,詩歷4卷,世譜1卷,附錄1卷 農桑輯要:7卷 六經堂遺事:一卷,附錄一卷 病榻夢痕:2卷,附夢痕餘錄1卷 石經論語:一卷 讀史雜記:1卷 偏行堂集:16卷 季漢書:60卷,正論1卷,答問1卷 國語補音:3卷 六朝唐賦讀本:不分卷 華氏晴雲派天津支宗譜:2卷 日本雜事詩:2卷 日知錄集釋:32卷,栞誤2卷,續栞誤2卷 柘軒詞:一卷 禦注道德經:2卷 英雄譜 六朝四家全集:17卷,採輯歷朝詩話一卷,附辨偽考異 遣愁集:十二卷 格致啓蒙:16種 增補文獻備考:250卷,並卷首 重刻補注洗冤錄集證:6卷 才人福:2卷 弘道錄:五十六卷 山東鹽法續增備考:6卷 五洲方域:一卷 藏書記要:1卷 項城袁氏家集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貼黃眞蹟:1卷,附錄1卷 冰泉唱和集:1卷,續一卷,再續一卷,閏集一卷 秦漢文鈔:六卷 明夷待訪錄:1卷 何首烏錄 康有爲文集:八卷 舊唐書校勘記:66卷 春在堂尺牘:一卷 國朝列卿紀:165卷 校正原本紅棃記:4卷 大清會典要義:不分卷 [光緒]沔陽州志:12卷,首1卷 古籀餘論:3卷 正誼書院課藝 滿洲文學興廢考 邃盦文稿:2卷 論語:20卷 論衡:30卷 放翁題跋:6卷 關壯繆侯事迹:8卷,附錄1卷 全史宮詞:20卷 琴曲萃覽:一卷 楊妃醉酒:全五囬 金石家書畫集小傳:1卷 莊子:10卷 吾學錄初編:24卷 馬房放奎(川劇) 兩朝剝複錄:6卷 屈子:6帙,缺214帙 鴻雪因緣圖記二、三集:2卷 山中一夕話:7卷 吳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