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易说
书名《温公易说》
作者
版本六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温公易说》·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又《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云:“《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未成书。”《朱子语类》又云:“尝得温公《易说》於洛人范仲彪,尽《随卦》六二,其后阙焉。后数年,好事者於北方互市得版本,喜其复全。”是其书在宋时所传本,已往往多寡互异,其后乃并失其传。故朱彝尊《经义考》亦注为“已佚”。今独《永乐大典》中有之,而所列实不止於《随卦》,似即朱子所称后得之本。其释每卦或三四爻,或一二爻,且有全无说者。惟《系辞》差完备,而《说卦》以下仅得二条。亦与晁公武之言相合。又以陈友文《集传精义》、冯椅《易学》、胡一桂《会通》诸书所引光说核之,一一具在。知为宋代原本无疑。其解义多阙者,盖光本撰次未成,亦如所著《潜虚》,转以不完者为真本,并非有所残佚也。光传家集中有《答韩秉国书》,谓王辅嗣以老庄解《易》,非《易》之本旨,不足为据。盖其意在深辟虚无玄渺之说。故於古今事物之情状,无不贯彻疏通,推阐深至。如解《同人》之《彖》曰:“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坎》之《大象》曰:“水之流也,习而不止,以成大川。人之学也,习而不止,以成大贤。”《咸》之九四曰:“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大都不袭先儒旧说,而有德之言,要如布帛菽粟之切於日用。惜其沈湮既久,说《易》家竟不获睹其书。今幸际圣朝,表章典籍,复得搜罗故简,裒次成编。亦可知名贤著述,其精义所在,有不终泯没於来世者矣。谨校勘釐订,略仿《宋史》原目,定为六卷,著於录。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興安州屬一卷 竹素園詩鈔二卷附詩餘一卷集句二卷 酬物難一卷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一卷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科疏五卷 乾隆二十八年職官遷除全書不分卷 余姚蘭塘鄉千金湖濬墾志略一卷 天學圖說一卷 庸盦筆記六卷 言詩秘笈不分卷 一齋集 東詩品彙補 道援堂詩八卷 蕙菴詩藳一卷 盧照鄰集二卷 志道錄三卷 唐女郎魚玄機詩一卷 吾學錄二十四卷 薛文淸公從政錄一卷 呂新吾續小兒語 傷寒心法要訣三卷 鍼灸全生二卷 詞林海錯八卷 砥齋文錄一卷 續高士傳五卷 兒易外儀十五卷 真似鏡 太常紀删四卷 夢曇遺草一卷 春秋占筮書三卷 調運齋集文十篇 陸氏南唐書十八卷附音釋校勘記 折獄便覽一卷 論語陰嬉讖一卷 [上海崇明]潘氏宗譜不分卷 姚安府一卷 詩次故不分卷外雜詩經異文一卷 [乾隆]瀘谿縣志二十四卷 常德府總一卷 江南春一卷 篆學指南一卷 大明刑書全鑑不分卷 皇甫持正集六卷 慎疾芻言一卷 班馬異同三十五卷 鷗雪舫日記不分卷 徐樂書一卷 列女傳補注正僞一卷 邱鞠懷詩一卷 [湖南平江]邱氏重修宗譜□卷 劉子文心雕龍二卷 撫州府一卷 硯隱詩存四卷 幻異志一卷 列女傳一卷 貞居詞一卷補遺一卷 [順治]元氏縣續志不分卷 昇平除歲一卷 爾雅註疏十一卷 歷代三元甲子古今帝王世系地域圖考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