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韋齋文集
书名《佩韋齋文集》
书名 佩韦斋文集
作者俞德鄰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太玉山人俞德鄰宗大父撰 文者,道之用也。天地間惟道可以立國,惟文可以經世。儒者一身,三綱五常之道所寄也,而可以徒文哉?唐、宋以來,文章大家數不爲少矣。其立言之卓然不可泯者,惟韓、柳、歐、蘇最著,柳固不敢望韓,蘇之於歐亦未易同日語。過江來朱、真粹矣,同甫、正則,一時擅名江左,取節焉可也。南北混一,以文鳴世,不過數家,其間卓然能不悖名教、有補倫紀者,亦無幾焉。余於佩韋先生俞公之文,讀之未嘗不三復擊節,使人流涕太息,不自已也。公平生文多不留稿,令子庸裒集,僅得詩文五百二十二首,釐爲一十六卷,不遠貽書,且述公遺命,曰:『吾詩文散落友朋間多矣,或蒐輯成帙,必求山林隱逸之士爲之序引。』謹謝不敢當,既不獲命,則作而言曰:宋三百年,以儒道治世,以科舉文章取士。逮其亡也,録死節之臣二十有三,而文臣居三之二,大抵由科舉其選,而其表表者,讀四書,通經博史,多自洛、建門庭中來。風聲氣習漸涵,演迤百餘年間,詩人文士情性之所發,禮義之所止,一言一詠猶足起人悠然深長思,蓋豐芑、菁莪之澤遠矣。嗚呼!文章何負于人國哉?道理豈空虚無用之物哉?讀公之文,攷公之行,益以信。嗚呼!士大夫立身宇宙間,時有險易,位有小大,而其抗志厲行,亦有行止久速之不同。尹當任,夷當清,箕當囚,微當去,孔明非骯髒,元亮非沈冥,要亦自靖自獻,各行其素而已。達居事任,固有迫于命,義不容已者。公舉癸酉進士科,猶在下位,特以文學負世重望,爲當路羅致。方其劫質軍中,爵禄在前,刀鑊在後,公獨不撓不懾,從容懇款,以全其身,一難也。身愈退,望愈高,諸公貴人交剡無虚歲,公於此時,卑則易流,高則易亢,迺獨處之有道,得以優游餘年,終遂其志,二難也。《飲酒》諸篇酷似陶,《遣懷》等作大類子美,則其時實使之然。公之詩閒雅沖澹中,發揚蹈厲之意存焉。其文則論辯閎深,敘述詳核,忠厚懇惻之情藹如也。近律、駢儷,亦皆典則精緻。原其所尚體要,則關涉綱常,造次道理,又不可與尋常詩人文士例論矣。宇宙神交,志同千里,若共肝鬲,道同千載,若合符契,況世之未久乎?余亦癸酉進士,蓋親歷而知之者也。公之學,以六經、《語》、《孟》爲本,雖史傳百氏之書,靡不該洽,而必以此道爲之指歸。論古今事得失,人物臧否,皆有折衷。《輯聞》四卷,學自格物致知者,誠不可不於此有攷也。紫陽方侯亦以文名,與公交游最久,嘗序公集,載其遺事,如作傳然,且以能保晚節,而心服之。公之爲人,其所謂表裏一致,終始一節者與?《語》曰:『有德者必有言。』又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先生其有之。皇慶元年壬子四月既望,建安熊禾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家世旧闻 钱塘绅记 邵氏闻见录校记 闻见后录(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闻见后录(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闻见后录(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闻见后录(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河南邵氏闻见录 河南邵氏闻见录 河南邵氏闻见录 河南邵氏闻见录 河南邵氏闻见前录二十卷河南邵氏闻 见后录三十卷 河南邵氏闻见前录二十卷河南邵氏闻 见后录三十卷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广卓异记 广卓异记 广卓异记 广卓异记 洛中纪异录 玉溪编事 西墅记谭 鉴诫录 鉴诫录 鉴诫录 重彫足本鉴诚录 重彫足本鉴诚录 重彫足本鉴诚录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遣事 开元天宝遣事 开元天宝遣事 开元天宝遣事 开元天宝遣事 南楚新闻 南楚新闻 尚书故实 尚书故实 尚书故实 尚书故实 干𦠆子 松窗杂录 松窗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