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長安志
书名《類編長安志》
书名 类编长安志
作者駱天驤
版本舊抄本
分类史部>地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京兆路儒學教授駱天驤纂編,開成路儒學教授薛延年校正 雍之長安,其來久矣,乃古之鄉聚,名在豐、鎬間,周、秦時已有之。李善《西都賦注》:『漢高帝都關中,築宫城,擇嘉名,可長安於子孫,故曰長安城,可長樂於宫室,曰長樂宫。長安之名自此始著。』《宫室記》曰:『秦之咸陽,北至九嵕,南至南山,東至河,西至汧,離宫别館,相望聯屬,木衣綈繡,土被朱紫,宫人犬馬不移,樂不改懸,窮年忘歸,猶不能遍。』至漢武廣開上林苑,中有三十六宫,二十二觀,秦之故宫,莫不增葺。秦迄今寥寥千五百載,兵火相焚蕩,宫闕古蹟十亡其九,僅有存者,荒臺廢苑,壞址頽垣,禾黍離離,難以詰問,故老相傳,名皆訛舛。如秦莊襄王陵爲韓信冢,漢長安城爲陽甲城,隋太極殿基爲走馬樓,董仲舒墓爲蝦蟇陵,漢武太一谷爲炭谷,唐興慶宫爲九龍池。雖有舊記,各紀一時之事,其沿革互换之名各不同。宋敏求編《長安志》,自周、秦至唐、宋,唐京兆府管二十三縣,宋永興軍領十三縣,華、耀、乾三州,鳳翔一府,闕商、同二州,華止有渭南、蒲城兩縣,祋祤一名,今爲三縣。漆、沮二水,同爲一河,漆出耀州,俗號石(州)〔川〕河,至櫟陽南交口合渭,沮出同州,號洛河,三合口合渭,相去百餘里,爲漆沮一河。其故事散布州縣,難以檢閲。僕家本長安,幼從鄉先生游。兵後關中前進士碩儒故老猶存百人,爲士林義契耆年,文會講道之暇,遠游樊川、韋、杜,近則鴈塔、龍池,其周、秦、漢、唐遺址,無不登覽,或談故事,或誦詩文。僕每從行,故得耳聞目覩,每有闕疑,再三請問。聖元皇子安西王胙土關中,至元癸酉創建王府,選長安之勝地,王相兼營司大使趙以僕長安舊人,相從遍訪周、秦、漢、唐故宫廢苑,遺蹤故蹟,自豐、鎬、阿房、未央、長樂、太極、含元、興慶、魚藻,靡不登歷,是以長安事跡,足履目見之熟。從心之際,每患舊志散漫,乃剪去繁蕪,撮其樞要,自漢、晉、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縣,引用諸書,檢討百家傳記,門分類聚,并秦中古今碑刻、名賢詩文、長安景題,及鴻儒故老傳授,增添數百餘事,裒爲一集,析爲十卷,目之曰《類編長安志》。覽之者不勞登涉,長安事迹如在目前,豈不快歟?老眼昏花,中間多所脱略訛錯,更竢好古博雅君子改而正之。元貞丙申中元日,藏齋遺老駱天驤引。 長安,古都會也。自周、秦、漢、魏已降,有國者多建邦於此,所以山川之形勝,宫室之佳勝,第宅之清勝,丘陵之名勝,爲天下最。以其歷代沿革之不同,互换之或異,有好事者爲書以志之,如《三輔黄圖》、《三輔決録》、《西京雜記》、《關中記》、《景龍文館記》等書,或失之於繁,或失之於簡,莫如《長安志》之詳且盡也。然或問一山一水,一臺一榭,茫然莫之能對,良由卷軸之多,分布散亂,未能詳涉而遍窺也。學者病之。藏齋先生閣公飛卿,辭聲利而遠市朝,老於翰墨者也。讀書樂道之餘,取長安舊志前後二十卷,十萬餘言,門分而類别之,使水能會涇、渭、灞、滻之名,山能萃太華、終南之秀,凡都邑、宫觀、丘陵、墳衍,沿革興廢之名,賢豪居處之迹,士夫經行之地,儁人題品之文,各注於下,棊布星羅,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書成或病其碎,愚曰:世之類書多矣,如《儀禮》則指某事而必窮其源,《通典》指某事必盡其要,《通鑑》事總,韓、柳文類,皆此意也。儻人物混,則孰能辨夷夏之殊?五穀雜,則孰能辨菽麥之異?且《志》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不如是,則不能成治道而贊化育也。物且如是,書何不然?若鋟木以行,使游秦者不勞登涉,而知地理之詳,未至秦者得觀此書,日下長安宛在目前矣,又不可謂秦無人焉?大德戊戌清明后二日,安西路儒學教授鹿溪賈戫文裕序。 九丘有書,九州有貢,地理有志,寰宇有記,皆四海之學也。或有山崩川移,陵遷谷變,歷代沿革,隨時廢興,所以不能必主其名,儻非識究堪輿,學探今古,至有皓首弗克致其知者。方輿雖未遍覽,而所居鄉國懵然未知,可乎哉?京兆教授駱飛卿,長安故家也。嘗集先儒舊志,并古人詩文,從游前輩,周訪卿老,其所得者,具載無遺,目曰《類編長安志》。而廢殿荒陵,離宫别館,城郭之損益,州郡之變更,脱遺者增補,訛舛者訂定。駱公自序已詳之矣,兹不必云。較之舊志,一完書爾。長安古都會也,是編□□或平居暇日,披翫於几硯之間,其周、秦、漢、唐遺蹤故實,不待諮訪,一一可知,足跡未及,如在目前。使居是邦者,胷中了然,問無不知,亦士君子之一快也。駱公用心仁矣。大德戊戌夏四月中澣日,前翰林直學士太中大夫安西路總管兼府尹諸軍奥魯管内勸農事山木老人王利用序。 張氏金吾曰:是書取宋敏求《志》,删去繁蕪,撮其樞要,增入金、元沿革,分門類聚,故曰『類編』。宋、元地志,大江以北,自《齊乘》外,無一存者。是書雖以古蹟爲主,凡州郡之變更,城郭之遷移,以及山川、名勝、宫室、第宅、丘陵、冢墓,與夫古今興廢之殊,名賢游覽之作,無不備録。又附之以《紀異》、《辨惑》,而以《石刻》終焉,則列之郡縣志中,當無不可。所採如《地理叢編》、《三輔會要》,今且無有知其名者。金、元詩文所載尤夥,俱足以資參考。是書也,非所謂絶無僅有者歟?卷首題『薛延年挍正』,延年當即注《人倫大統賦》者。《文淵閣書目》、《菉竹堂書目》俱著録此本,有『葉伯寅圖記』及『葉氏藏書』印記,知即菉竹堂舊藏本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光緒丁酉科甘肅鄉試題名錄:不分卷 嚴州金石錄:2卷,目錄2卷 水窗春囈:2卷 張氏先德錄 海陵文徴:20卷 皇清奏議:68卷,首1卷 吳歈百絕:1卷 廣治平略:36卷 說帖類編:36卷 銅琵金縷:甲乙丙丁4集 明季稗史彙編:16種27卷 傳世古尺錄:1卷,附諸史律歷志彙抄1卷,古今尺度比較表1卷 敦煌石室畫象題識:一卷 平齋文集:32卷 詩序辨:1卷 洛陽牡丹記:1卷 [陜西省]朝邑縣志:2卷,註2卷 原富:8卷 寓圃雜記:1卷 菽園外集第一種:紅樓夢絕句1卷 李義山詩:3卷 札迻:12卷 老學庵筆記:10卷 端溪硯譜 繡像批評麟兒報:4卷,16回 書目答問補正:5卷 集異志:四卷 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十六卷詩集十卷 種葡萄法:1冊 成唯識論別鈔:6卷 春秋傳:十五卷 青州明詩鈔:4卷,續編1卷 周禮註疏:42卷 廿一史約編:8卷,首1卷 續琉球國志略:2卷 首1卷 說文辨疑:1卷 資暇集:3卷 博異記:1卷 周易補注:11卷 墨子聞詁:15卷,附錄1卷,墨子後語2卷 續古文辭類篹:28卷 黃興小吏:不分卷 濟南金石志:四卷 說詩菅蒯:一卷 南陽法書表:一卷 思凡:1本 渾源州志:[乾隆]:10卷 七言絕句:八卷 唐文拾遺:七十二卷,目錄八卷 衡山趙先生碑 毛詩傳箋通釋:32卷 瀏陽二傑文:2卷 寣凡:1卷 公禱書 餘香山館詩鈔初集:附退庵詩鈔 環山余氏宗譜:[黟縣]:22卷,首1卷,末1卷 讀史兵略:46卷 高麗圖經:四十卷 雷刻:8種,殘存4種 仰節堂集: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