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圖志
书名《元和郡縣圖志》
书名 元和郡县图志
作者李吉甫
版本影寫宋淳熙刊
分类史部>地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唐金紫光禄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李吉甫撰;自序 右《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唐宰相李吉甫所上也。吉甫病古今地理家著録,不得其要,獨取蕭何收秦圖書,而究天下阨塞户口多少者,以爲準則,則不待詳閲其書,而其體要卓然可紀也已。吉甫再相,蓋元和六年。此志自載其所常建白者二事,改復天德舊城,則在八年,更置宥州於經略軍,則在九年,是年十月,吉甫遂薨于位。則是書又其當國日久,乃始纂述。此於唐家郡縣疆境、方面險要必皆熟按當時圖籍言之,最爲可據。又其言曰,《志》凡四十七鎮,鎮皆有圖,冠其篇首,故以圖志名之。圖今亡矣,獨志存焉耳。憲宗經略諸鎮,吉甫實贊成之,其於河北、淮西悉嘗圖上地形,憲宗得以坐覽要害,而隃定策畫者,圖之助多也,惜乎其不存。志傳寫久有闕逸,又譌誤不敢强補,謹書其有益者,以示可傳而已。淳熙二年五月一日,祕書少監臣程大昌謹敘。 張幾仲帥襄陽,且行,謂余曰:『以余之好異書,知世間有甚欲之而無其力者矣。之鎮苟暇,期取古書有益者,刻本而布傳之,庶其費寡而人可得,是亦一爲政也。祕藏多書,盍選擇見授。』予思之,有《元和郡縣圖志》者,其所記地理多唐家制度,本朝疆理天下,率多本唐,則是書之備稽究,特與今宜。予嘗即蓬山藏本之末,敘列其所以可傳者矣。苟欲該惠夫人,則莫此爲要,遂録寄之,以遂其雅好。幾仲名子顔,今以敷文閣待制在鎮。淳熙二年至日,新安程大昌泰之書。 右《元和郡國圖志》四十卷,《目録》二卷,唐元和八年丞相李趙公吉甫所上也。後三百六十有三年,今京西牧待制張公幾仲始刻板於襄陽幕府。按《新唐藝文志》著録是書爲五十四卷,《會要》析而兩之,一曰《州縣郡國圖》三十卷;一曰《郡國圖》,其卷與《新志》同,皆冠以『元和』,三者了不相似,以今所刻證之,皆非也。地理之最,莫切於圖書。《周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要,周知其利害。沛公入關,蕭何收秦丞相府圖籍,具知阨塞户口多少,彊弱處基,漢爲雄。光武與鄧禹論天下郡國,又披輿地圖,乃克見。則不出户庭,而九州萬里在吾目中,如策馬并轡,援衣挈領,舍此誰則然?方趙公爲相,疆藩悍帥狃貞元餘習,擅地自予,朝廷莫敢訶,而能以期年間,易三十六鎮。魏田季安病,公請以滑任薛平,戍重兵邢、洺,因圖上河北險要。憲宗張於浴堂門壁,每歎曰:『朕日按圖,信如卿料。』則其所著書,蓋已見之行事矣,豈直區區紙上語而已哉?幾仲先忠烈王勛在彝鼎,爲中興社稷臣。幾仲濟美稱家,文史聲猷,有晉、宋勝流風度,方守國西門,雍容緩帶,躡叔子、元凱故蹟。一旦天子讀此書,悼河山之獨西,想燕、冀而忼慨,睠爲北顧,思有所出。趙營平不必馳至金城,圖上方畧;馬伏波不必聚米爲山,指畫形勢。幾仲知之矣,予願拭目焉。本作書之旨,則趙公之敘固在,今揭于篇首。淳熙三年十一月,番陽洪邁書。 子顔少有四方志,逮長益篤。比年數被上委使,尋復領符襄州,奏事便殿,上諭曰:『馳驅原隰,爾素志也。』顧昧陋,何以克承玉音?泊至郡,每登峴山,撫中原,未始不歎息久之,思有以自効者,浩不知其涯焉。會故人程刑部寄《元和郡縣圖志》,閲之矍然有感,仰惟明主扼天下之先,制羣生之命者,不在兹乎?亟用版傳,以資有志者,籌贊恢拓之業。又得程、洪二鉅公,題品詳贍,斯文爲不朽矣。昔司馬子長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涉汶泗,東觀齊魯孔子之遺風,西使巴蜀以還,周覽山川,故其爲文廣博,馳騁古今。愚不敏,詎敢擬一二?唯欲勉馳驅之素志,竭緜薄于異時,益有務于是書,亦報上之一云。淳熙三年十二月朔旦,上秦張子顔書。 案,此影宋鈔本,爲惠定宇舊物,卷中有『惠棟之印』白文方印、『定宇』朱文方印、『紅豆書屋』白文方印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河東君傳一卷 甘泉鄉人稿二十四卷餘稿三卷年譜一卷四水子遺著一卷邠農偶吟稿一卷 澆愁集八卷 朱子家禮八卷首一卷 十三經注疏三百三十三卷 石屏詩集十卷 選詩三卷補一卷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易解經傳證五卷 橘蔭軒全集七種 聽松樓遺稿四卷附録一卷 陽明先生[王守仁]年譜集一卷 陳司業詩集四卷 皇明詔令二十一卷 花隱盦遺稿一卷詩餘一卷花隱盦遺稿補一卷詩餘補一卷 醫方彙編六卷 蔬香小圃菊志一卷 李長吉歌詩四卷首一卷外集一卷 抱經堂叢書十六種 五經體注大全四十卷 觀佛三昧海經十卷 同里先哲志一卷 叢桂軒近集十卷 國朝文錄續編 黃楊集三卷補遺一卷坿録一卷 據梧詩集十五卷萬里小遊僊集一卷 國朝畫徵錄三卷續錄二卷 福惠全書三十二卷 黃鵠山志十二卷首一卷 南菁札記 大文堂綱鑑易知錄九十二卷 經字異同集證(尚書)八卷 榕村全書三十二種附十種 漁洋山人古詩選三十二卷 莊子雪三卷 思補齋詩集六卷 西陂類稿五十卷 徐幹子中論二卷 李笠翁全集 文選六十卷 御定歷代賦彙一百四十卷 陸宣公集二十四卷 亦佳室文鈔二卷 明文鈔六編 珠泉草廬文錄二卷 補注傅氏女科全集四卷 象數一原七卷 天醫彙要二種八卷 揅經室詩錄五卷 繪圖三公奇案二十卷 [光緒]永城縣志三十八卷首一卷 漢書注校補五十六卷 魏塘竹枝詞一卷 典制偹類初編四卷 義和團事件畫册不分卷 耐安類稿五種 開禧德安守城録一卷 青嶁遺稿二卷 金石碑版廣例十卷 鈐山堂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