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經傳集解
书名《春秋經傳集解》
书名 春秋经传集解
作者杜預
版本宋刊本
分类經部>春秋類
下落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内容 首题“《春秋》序,”次题“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释文附。”分卷同《唐石经》。首行题“《春秋经传集解隐公》第一”,下接《释文》,至三行止。四行低八格,题“杜氏”,越二格,题“尽十一年”。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注文双行,行廿二字。卷末有墨围《识语》八行云:“谨依监本,写作大字,附以《释文》,三复校正刊行,如履通衢,了亡室(疑”窒“之误。)碍处,诚可嘉矣。兼列图表于卷首,迹夫唐虞三代之本末源流,虽千岁之久,豁然如一日矣。其明经之指南欤。以是衍传,愿垂清鉴。淳熙柔兆涒滩中夏初吉闽山阮仲猷种德堂刊。”案:柔兆涒滩为丙申,乃宋孝宗淳熙三年也。与阮氏《校勘记》所载淳熙小字本正同。惟是本前序後载有《春秋图说》,首,春秋诸国地里图;次,三皇五帝世系;又次,周及各国世次,凡二十国。视岳本所载年表,多燕、虞二国,少小邾一国。又次,《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又次,《诸侯兴废》;又次,《春秋总例》;又次,《春秋始终》;而以公羊、穀梁、左氏三家传授终焉。阮本止有《名号归一图》二卷,且附於末,与《识语》所称“兼列图表于卷首”者不合,似不若是本为完整矣。是本佳处,黄琴六丈廷鉴尝为之跋,其略曰:书中庄六“後君噬齐”作“噬脐”;僖廿三“怀与安”作“怀其安”;宣十二“楚军讨郑”,“军”作“君”:“屈荡尸之”,“尸”作“户”;襄廿八“武王有乱臣十人”,无“臣”字;昭八“臣必致死以息楚”,“楚”下有“国”字;定八“晋师将盟卫侯于鄟泽”,“鄟”作“剸”:皆足正明监本及坊本之矣。阮氏定为宋刻善本,有以也。(卷首末有“董其昌印”朱记。)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知不足齋隨筆 殷墟書契前編集釋:8卷 竟山樂錄:4卷 九數外錄:1卷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 録鬼簿:二卷 評定史論啓蒙:不分卷 賴氏族譜:[武陵]:12卷,首1卷 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乙編續目:4卷 新書:十卷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13卷 文章練要左傳評:十卷 隋唐以來官印集存 明史抄略:不分卷 聲調四譜圖說:12卷,卷首:[1卷],卷末:[1卷] 傳經室文集:10卷 賦抄1卷 甌乘拾遺:2卷 西林岑氏族譜:10卷,卷首一卷 欽定書經傳説彙纂:24卷 古文比:4卷 瀛寰譯音異名記:12卷 三十六鴛鴦詞館詩詞鈔:4卷 韻珊外集四種 資治通鑑前編:18卷,舉要3卷,卷首1卷 府谷縣志:[雍正]:不分卷 東征集:6卷 清代西藏史料叢看:第一集 昭陵六駿賛辯:一卷 歷代沿革表:3卷 史記評林:130卷 雙鑑樓藏書續記:2卷 施州考古錄:2卷 周會魁校正易經大全:二〇卷, 首一卷 海寧州志稿:[光緒]:41卷,首1卷,末1卷 康熙字典 孟子微:8卷 泰西十八周史攬要:18卷 鷗渚微吟:1卷 地學淺釋:38卷 塔誌銘:2卷 補修宋占天術:1卷 聖域述聞 潛溪邃言:1卷 婦德四箴 暖紅室彙刻傳奇粲花齋五種 陳眉公集:58卷 釋疑論:1卷 國學彙編:2集 清搢紳全書:光緒辛巳春季 玉虛齋集:1卷 初搨朱君山墓誌銘 知非日札:1卷 閱微草堂筆記:24卷 易解心燈 (民國十九年度北京大學)軍事教育:存4章 入楞伽經:10卷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4卷 化學工藝初集:4卷,二集:4卷,三集:2卷        罍庵雜述:2卷附1卷 賦:卷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