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詩話
书名《紫薇詩話》
书名 紫薇诗话
作者呂本中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詩文評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呂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錄。本中歷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故詩家稱曰呂紫微,而所作詩話亦以紫微為名。其中如李鼎祚《易解》諸條,偶涉經義;秦觀《黃樓賦》諸條,頗及雜文;吳儔《倒語》諸條,亦間雜諧謔。而大致以論詩為主。其學出於黃庭堅,嘗作“江西宗派圖”,以庭堅為祖,而以陳師道等二十四人序列於下。宋詩之分門別戶,實自是始。然本中雖得法於豫章,而是編稱述庭堅者惟“范元實”一條,“從叔知止”一條,“晁叔用”一條,“潘邠老”二條,“晁無咎”一條,皆因他人而及之。其專論庭堅詩者,惟“歐陽季默”一條而已。馀皆述其家世舊聞,及友朋新作。如橫渠張子、伊川程子之類,亦備載之,實不專於一家。又極稱李商隱《重過圣女祠》詩“一春夢雨常飄互,盡日靈風不滿旗”一聯,及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二句,亦不主於一格。蓋詩體始變之時,雖自出新意,未嘗不兼采眾長。自方回等一祖三宗之說興,而西昆、江西二派乃判如冰炭,不可復合。元好問題《中州集》末,因有“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齒牙”句,實末流相詬,有以激之。觀於是書,知其初之不盡然也。王士禎《古夫于亭雜錄》曰:“《紫微詩話》載張子厚詩‘井丹已厭嘗蔥葉,庾亮何勞惜薤根’,三韭二十七,乃杲之事,與元規何涉?張誤用而居仁亦無辨證,何也?”今考《南齊書·庾杲之傳》,杲之清貧自業,食惟有韭菹、淪韭、生韭、雜菜。或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嘗有二十七種。”則杲之但有食韭事,實不云薤。《晉書·庾亮傳》載:“亮啖薤,因留白。陶侃問曰:‘安用此為?’亮曰:‘故可以種。’則惜薤實庾亮事,與杲之無關。此士禎偶然誤記,安可反病本中失於辨證乎!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悔後集二卷 蒼雪齋詩存一卷 林下吟三卷篋餘集一卷 南遊草一卷 恆遊草一卷燕游草一卷 華榕外集一卷西湖行吟一卷牡騑剩語一卷羊角逸言一卷 陳忠裕公全集三十卷兵垣奏議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自著年譜三卷 陳忠裕公全集十卷 陳忠裕公全集三十卷 陳臥子先生安雅堂稿十五卷兵垣奏議二卷 陳臥子先生安雅堂稿十五卷兵垣奏議二卷 陳臥子詩一卷 陳子龍詩三卷 陳忠裕公集十五卷 陳忠裕公集十五卷 陳大樽先生集十八卷 安雅堂稿十八卷 安雅堂稿十八卷 湘真閣稿六卷 陳大樽稿一卷 陳忠裕公未刻稿(安雅堂稿原編二十卷安雅堂稿重編二十卷) 南榮集文選二十三卷詩選十二卷 操縵草十二卷 尋雲草一卷 鶴臺先生熊山文選二十一卷 趙士春詩文底稿不分卷 保閒堂集二十五卷補一卷蓬客詩草二卷 保閒堂續集四卷 保閒堂集二十六卷 保閒堂集二十六卷 保閒堂集二十六卷 保閒堂集二十五卷 樂府一卷 愁言(芳雪軒遺集)一卷附集一卷 芳雪軒遺集一卷 愁言選一卷 金忠潔公集四卷 金忠潔公集二卷 金忠潔公集二卷 金忠潔集六卷附金忠潔年譜一卷 金忠節公文集(金忠節集)八卷 金忠節公文集(金忠節集)八卷 籠鵞館集不分卷 籠鵞館集二卷 何邨集四卷詩集一卷 何村集四卷附錄一卷 河邨集選一卷 河邨文集四卷 魯化遺詩鈔一卷 爲可堂初集文四十二卷又論十卷外集二卷集選十卷梅里詞三卷 爲可堂詩集鈔一卷 爲可堂初集十六卷 爲可堂初集四十二卷 爲可堂集一卷 爲可堂集一卷 爲可堂初集十卷 遠遊篇十二卷 遠遊篇十二卷 葛衣集一卷 愚囊彙稿二卷補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