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辨體匯選
书名《文章辨體匯選》
书名 文章辨体汇选
作者賀復徵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總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賀復徵編。復徵字仲來,丹陽人。是書,首無序目,書中有復徵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憲副昔宦夔門,時為天啟甲子六月。越歲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憲副為郎南都,嗣后入粵歸吳”,又云:“先宮保中泠公請師演說《金剛經》。又吳吟題詞云,辛未秋,家大人粵西命下,予以病侍行。”考丹陽賀氏一家,登科名者,邦泰,嘉靖己未進士;邦泰孫世壽,萬歷庚戌進士,官總督倉場戶部尚書;世壽子王盛,崇禎戊辰進士,按之復徵所序祖父官階年月,俱不相合。又每冊首,有晉江黃氏父子藏書印記,而《千頃堂書目》乃不載是編,均莫詳其故也。復徵以吳訥《文章辨體》所收未廣,因別為蒐討,上自三代,下逮明末,分列各體為一百三十二類。每體之首,多引劉勰《文心雕龍》及吳訥、徐師曾之言,間參以己說,以為凡例。其中有一體而兩出者,如“祝文”后既附“致語”,后復有“致語”一卷是也。有一體而強分為二者,如既有“上書”,復有“上言”,僅收《賈山至言》一篇;既有“墓表”,復有“阡表”,僅收歐陽修《瀧岡阡表》一篇;“記”與“紀事”之外,復有“紀”,“雜文”之外,復有“雜著”是也。有一文而重見兩體者,如王褒《僮約》,一見“約”,再見“雜文”;沈約《修竹彈甘蕉文》,一見“彈事”,再見“雜文”;孔璋《請代李邕表》,一見“表”,再見“上書”;孫樵書《何易于事》一見“表”,再見“紀事”是也。又於金、元之文,所收過略。而后人擬仿偽撰之作,如張飛《新都縣真多山銘》之類,乃概為收入,未免失於別裁。意其卷帙既繁,稿本初脫,未經刊定,不能盡削繁蕪。然其別類分門,搜羅廣博,殆積畢生心力,抄撮而成,故墜典秘文,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且其書只存抄本,傳播甚稀,錄而存之,固未始非操觚家,由博返約之一助爾。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同治]贛縣志五十四卷首一卷 養蒙正軌一卷 澹園文集二卷 凈土十要十卷 佛教初學課本一卷註一卷 萬曆二年會試録一卷 春秋說畧十二卷春秋比二卷 大清宣統新法令不分卷 蠶桑輯要不分卷 史懷十七卷 奉天財政沿革利弊說明書六卷規戒律附劃分國家地方兩稅說明書及稅額表 黔書一卷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官子譜不分卷 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目錄二卷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 南史八十卷 胡文忠公手翰二卷 陋軒詩六卷 爾雅正郭三卷 御製資政要覽三卷 初唐四傑集三十七卷 [同治]鄞縣志七十五卷 詩經融註大全體要八卷圖一卷 閨門秘術四卷五十回 爾雅郭注補正九卷 董方立遺書十六卷 兩浙防護陵寢祠墓錄不分卷 本草原始合雷公炮製十二卷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蓮峯先生集七卷附錄一卷 [乾隆]宣化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 鹽法議略二卷 硤川詩鈔二十卷首一卷詞鈔一卷 正誼齋叢書十種 繡蜨盦詞鈔五卷 [雍正]勅修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首三卷 王右丞集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增補萬寶全書三十卷 雙城草一卷 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四卷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九卷海島算經細草圖說一卷 潘文恭公自訂年譜一卷 釋榖四卷 臨證指南醫案十卷 古香齋鑒賞袖珍初學記三十卷 曾文正公四種 文選樓叢書三十三種 水道提綱二十八卷 [道光]南宮縣志十六卷 全謝山先生經史問答十卷 則古昔齋算學 懷麓堂文藁三十卷 曾文正公全集十五種 中立四子集 寄園寄所寄十二卷 四子書二十九卷 增訂小學金丹集注六卷 聽桐廬殘草一卷附録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