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琴
书名《伯牙琴》
书名 伯牙琴
作者鄧牧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鄧牧撰。牧字牧心,錢塘人。宋亡不仕。至元己亥入洞霄,止於超然館,沈介石為營白鹿山房居之。后無疾而逝。牧與謝翱、周密等友善,二人皆抗節遯跡者。嘗為翱作傳,為密作《蠟屐集序》,而《翱傳》敘交情尤篤。翱之臨卒,適牧出游,翱作詩有“謝豹花開桑葉齊,戴勝芊生藥草肥,九鎖山人歸不歸”之句。九鎖山人,牧別號也。其志趣可想見矣。密放浪山水,著《癸辛雜識》諸書,每述宋亡之由,多追咎韓、賈,有黍離詩人彼何人哉之感。翱《西臺慟哭記》諸作,多慷慨悲憤,發變徵之音。牧則惟《寓屋壁記》、《逆旅壁記》二篇稍露繁華消歇之感,馀無一詞言及興亡。而實侘傺幽憂,不能自釋,故發而為世外放曠之談,古初荒遠之論,宗旨多涉於二氏。其《君道》一篇,竟類許行并耕之說;《吏道》一篇,亦類《老子》剖斗折衡之旨。蓋以宋君臣湖山游宴,紀綱叢脞,以致於亡,故有激而言之,不覺其詞之過也。是集為牧所自編,皆滔滔清辨,而不失修潔,非晚宋諸人所及。前有《自序》,后有《自跋》,以知音難遇,故以《伯牙琴》為名。《跋》稱詩文六十馀篇。此本惟文二十四篇,并序跋為二十六,蓋佚其詩一卷也。末又附《沖天觀記》、《超然館記》、《清真道院碑記》三篇,題曰《補遺》。而《清真道院碑記》末有“大德四年庚子錢塘鄧牧記,集賢直學士趙孟頫書”字。知后人從石刻抄入,非集所本有。《自跋》稱平生為文不止此,是一證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錢氏小兒藥證直訣三卷 金鎖寶卷 涵村詩集十卷 百將傳續編節評四卷 天下有山堂畫藝 天香閣隨筆二卷集一卷 本草從新六卷 刪微三十六卷 古文淵鑒六十四卷 辨證錄十四卷 程端明公洺水集二十六卷首一卷 養默山房詩韻六卷 大戴禮記十三卷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 說文段注訂補十四卷 段氏說文注訂八卷說文新附考六卷續考一卷 路史前紀九卷後紀十三卷餘論十卷發揮六卷國名記七卷 [同治]即墨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光緒十九年癸巳恩科河南武鄉試錄一卷 [康熙]重刊宜興縣舊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肇論中吳集解三卷 養正遺規二卷補編一卷 德行譜四卷首末各一卷 春樹齋叢說一卷附補通憲盤尺用法一卷天步真原中卷一卷 清芬樓遺稿四卷 存齋偶編不分卷 受宜堂駐淮集十二卷 形學課本五書不分卷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屈宋古音義三卷 柬埔寨以北探路記十五卷 唐四家詩集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四十卷 柳文四十三卷附錄一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 四書 水經注圖說殘稿四卷 湯鵬書札 盤亭小錄 靜庵文集一卷 溫熱贅言不分卷 匏瓜錄十卷 字典校錄 帝王廟諡年諱譜 禪林寶訓二卷 禮石山房詩鈔四卷 分韻字彙十二集 [五經點勘本]五種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首一卷圖三卷奇經八脉考二卷 淵鑒齋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徵詩錄一卷 夏小正一卷 西學考略 新刊京本按鑑通俗演義全漢志傳 [列國總評]一百八回 媚幽閣文娛 南京鍾英中學堂章程不分卷 刪註脈訣規正二卷 春秋釋地韻編五卷首一卷 鮑源深行述不分卷附妻陳氏行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