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集·
书名《渭南文集·》
书名 渭南文集·
作者陸游
版本内府藏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陸游撰。游晚封渭南伯,故以名集。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三十卷。此本為毛氏汲古閣以無錫華氏活字版本重刊。凡表箋二卷,劄子二卷,奏狀一卷,啟七卷,書一卷,序二卷,碑一卷,記五卷,雜文十卷,墓志、墓表、壙記、塔銘九卷,祭文、哀辭二卷,《天彭牡丹譜》、《致語》共為一卷,《入蜀記》六卷,詞二卷,共五十卷。與陳氏所載不同。疑三字五字筆畫相近而訛刻也。末有嘉定三年游子承事郎知建康府溧陽縣主管勸農事子遹跋,稱“先太史未病時,故已編輯。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遺意,今不敢紊”。又述游之言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於文,故別名《渭南》。如《入蜀記》、《牡丹譜》、《樂府詞》本當別行,而異時或至失散。宜用廬陵所刊歐陽公集例,附於集后”云云。則此集雖子遹所刊,實游所自定也。游以詩名一代,而文不甚著。集中諸作,邊幅頗狹。然元祐黨家,世承文獻,遣詞命意,尚有北宋典型。故根柢不必其深厚,而修潔有馀;波瀾不必其壯闊,而尺寸不失。士龍清省,庶乎近之。較南渡末流以鄙俚為真切,以庸沓為詳盡者,有云泥之別矣。游《劍南詩稿》有《文章詩》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瑕疵,豈復須人為。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其文固未能及是,其旨趣則可以概見也。《逸稿》二卷,為毛晉所補輯。史稱游晚年再出,為韓侂胄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今集中凡與侂胄啟,皆諱其姓,但稱曰丞相。亦不載此二記。惟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有其全文,晉為收入《逸稿》,蓋非游之本志。然足見愧詞曲筆,雖自刊除,而流傳記載,有求其泯沒而不得者。是亦足以為戒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世說 備遺錄一卷 修內司官窯圖解一卷 西湖臥遊圖題跋一卷 自警編九卷 金丹四百字內外註解一卷 形學備旨全草十卷 孝經總函十二集二十卷 睢州人物藝文所見錄不分卷 讀書偶記十卷 回龍傳六本 中國參列和會之意見一卷附法文 孫逖集(唐孫集賢詩集)一卷 宋史紀事本末一百九卷 講學集大學私抄一卷中庸私抄一卷詩私抄四卷 封長白山記一卷 二酉園文集十四卷詩集十二卷續集二十三卷 [民國]閬中縣志稿三十六卷 黃赤道距道表二卷 魏鶴山先生渠陽詩(註鶴山先生渠陽詩)一卷 和今人詩一卷 螢雪叢說 [康熙]長興縣志八卷 大明仁孝皇后内訓(仁孝文皇后内訓)一卷 王荆文公詩五十卷 攻媿先生文集(攻媿集)一百二十卷 傷寒論述義五卷補一卷 郭沛霖傳一卷 聞見雜錄五卷 夏小正一卷 一斑吟稿一卷 鄭氏產科補亡不分卷 瘞鶴銘考一卷 錢塘夢一卷園林午夢一卷 寓意草 雨村詩話八卷雨村詩話補遺四卷 蟫精雋十六卷 頤生微論(删補頤生微論)四卷 鐵路奏稿一卷 五經通義一卷 吳詩集覽二十卷、補註二十卷 懷舫詩集别集六卷懷舫詞别集一卷懷舫雜著三卷恭紀聖恩詩二卷懷舫集二卷續彈詞二卷懷舫自述一卷雜曲一卷 誡子書一卷 詩法五卷 邵氏宗譜□卷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洪承疇奏稿不分卷 斯賓塞干涉論 飲杜集三卷 新刊分類出像陶真選粹樂府紅珊十六卷 得一山房詩集二卷 [萬曆]廣西太平府志三卷 淞溪遺稿二卷 [浙江蕭山]蕭山西陵徐氏宗譜不分卷 國朝宮史三十六卷 十七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 西北大學山居存藳一卷 歷朝聖賢篆書百體千文一卷清書千字文一卷千字文註一卷 癖談六卷附淸白士集校補一卷 瀕湖脈學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