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
书名《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
书名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作者劉辰翁|吳正子
版本江苏巡抚采进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舊本題西泉吳正子箋注,須溪劉辰翁評點。辰翁所評《班馬異同》,已著錄。正子則不知何許人。近時王琦作《李長吉歌詩匯解》,亦稱正子時代、爵里未詳。考此本以辰翁之評列於其后,則當為南宋人。又《外集》之首,注稱“嘗聞薛常州士龍言”云云。士龍為薛季宣字。據《舊錄解題》,季宣卒於乾道九年。則正子亦孝宗時人矣。注李賀詩者,明以來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五家本。又有邱象升、邱象隨、陳愫、陳開先、楊研、吳甫六家之《辨注》,孫枝蔚、張恂、蔣文運、胡廷佐、張星、謝啟秀、朱潮遠七家之評。王琦又采諸家之說,作為《匯解》。遞相糾正,互有發明,而要以正子是注為最古。賀之為詩,冥心孤詣,往往出筆墨蹊徑之外,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嚴羽所謂詩有別趣,非關於理者,以品賀詩,最得其似。故杜牧序稱其少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騷。而諸家所論,必欲一字一句為之詮釋,故不免輾轉轇轕,反成滯相。又所用典故,率多點化其意,藻飾其文,宛轉關生,不名一格。如“羲和敲日玻瓈聲”句,因羲和馭日而生敲日,因敲日而生玻瓈聲,非真有敲日事也。又如“秋墳鬼唱鮑家詩”,因鮑照有《蒿里吟》而生鬼唱,因鬼唱而生秋墳,非真有唱詩事也。循文衍義,詎得其真?王琦解“塞土臙脂凝夜紫”,不用紫塞之說,而改“塞土”為“塞上”,引《隋書·長孫晟傳》“望見磧北有赤氣,為匈奴欲滅之徵”。此豈復作者之意哉!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后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舍其大而求其細。王士禎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今亦并錄之,以資參證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河圖稽燿鉤 最樂堂文集六卷 周書五十卷 惲南田倣古山水册不分卷 道經五種 易說四卷 屈子章句七卷 揭文安公文粹一卷 偲菴詩集十卷文集十卷附錄一卷 瘍醫指南四卷 李氏花萼書屋書目一卷 廟制圖考一卷 南安州志六卷 龍川詞一卷 今言四卷 經懺集成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 玉清金笥寶錄三卷 金石後錄八卷 學易隨筆六卷續編四卷 讀詩畧記六卷論小序一卷 雙泉堂文集四十二卷 相宗八要直解八卷 英國度支考一卷 養真集二卷 修養要覽三卷 樊園戰詩續記一卷 趙文肅公集四卷 南齊書五十九卷 廓然子五述一卷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硃卷一卷 周易觀變一卷 杜詩顧註輯要五言律十二卷 逃虛子集十一卷 沈雲卿集二卷 藝舟雙楫六卷 沈下賢文集(沈下賢集)十二卷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歲次戊申時憲書一卷 學壽堂書目不分卷 商子五卷 九經古義十六卷 槐卿遺稿六卷 [江蘇宜興]洑溪徐氏世珍集八卷 圖像新撰大鬧四門喬(圖像新撰五劍十八義)四卷四十回 光啓堂文集不分卷 偶得紺珠一卷 說文聲訂二十八卷 東坡詩集註三十二卷 題題詞題端一卷 咸京被難述略一卷續記一卷 事類異名不分卷 吳氏永慕集一卷 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 社倉考一卷 禪淨選要四卷 平湖張氏家集四種 鎭遠府總一卷 康侯遺詩不分卷 姚江曹娥碑一卷 山谷内集詩注二十卷外集詩注十七卷別集詩注二卷外集補四卷別集補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