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虛·
书名《潛虛·》
书名 潜虚·
作者司馬光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數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司馬光撰。光有《溫公易說》,已著錄。是編乃擬《太玄》而作。晁公武《讀書志》曰:此書以五行為本,五行相乘為二十五,兩之為五十。首有氣、體、性、名、行、變、解七圖,然其辭有闕者,蓋未成也。其手寫草稿一通,今在子建侄房。朱子跋張氏《潛虛圖》亦曰:范仲彪炳文家多藏司馬文正公遺墨,嘗示予《潛虛》別本,則其所闕之文甚多。問之,云溫公晚著此書,未竟而薨,故所傳止此。近見泉州所刻,乃無一字之闕,始復驚疑。讀至數行,乃釋然曰,此贗本也。其說與公武合。此本首尾完具,當即朱子所謂泉州本,非光之舊。又公武言氣、體、性、名、行、變、解七圖,熊朋來則言《潛虛》有氣圖,其次體圖,其次性圖,其次名圖,其次行圖,其次命圖,其目凡六。而張氏或言八圖者,行圖中有變圖,解圖也。是命圖為后人所補。公武言五行相乘為二十五,兩之為五十,而今本實五十五行,是其中五行亦后人所補,不止增其文句已也。吳師道《體部集》有此書后序,稱初得《潛虛》全本,又得孫氏闕本,續又得許氏闕本,歸以參校,用朱子法,非其舊者,悉以朱圈別之,然其本今亦不傳。林希逸嘗作《潛虛精語》一卷,今尚載《鬳齋》十一稿中,凡所存者,皆闕本之語,而續者不載,尚可略見大概。然於闕本中亦不全取,究無以知某條為贗本,蓋世無原書久矣,姑以源出於光而存之耳。陳淳譏其所謂虛者,不免於老氏之歸。要其吉臧平否兇之占,以氣之過不及為斷,亦不失乎圣賢之旨也。張敦實論凡十篇,據吳師道后序,則元時已附刻於后,今亦并存。敦實,婺源人。官左朝奉郎監察御史。其始末無考。考《太玄經》末有右迪功郎充浙江提舉鹽茶司幹辦公事張實校勘字,疑即一人。或南宋避寧宗諱,重刻《太玄經》時刪去敦字歟?是不可得而詳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說文句讀三十卷 [萬曆]錢塘縣志十卷 泰西十八周史攬要十八卷 石林燕語十卷 聽瓶笙館駢體初稿不分卷 智囊補二十八卷 [光緒]鄷都縣志四卷首一卷 賭棋山莊所著書七種 侯鯖新録□□卷 明季稗史彙編二十七卷 六書通十卷 敦艮堂文集十二卷 山堂萃稿十六卷山堂續稿四卷讀書劄記八卷續記一卷答朋友書畧附一卷 說文解字十五卷 國朝金陵詞鈔八卷 二論詳解四卷 欽定史記一百三十卷 金石錄三十卷 九旗古義述一卷 觀妙齋藏金石文攷略十六卷 金匱心典三卷 冒氏叢書三十四種附二種 鹺政備覽不分卷 青萍軒文錄二卷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三十九卷首一卷 石笥山房文集六卷詩集四卷 制詔集二十卷 國朝名家詩餘四十卷附刻二卷 華笑廎雜筆六卷 石湖居士詩集三十五卷 名醫類案十二卷 勿憚改齋續草四卷 大明會典二百二十八卷 說文字原考略六卷附篆文筆迹小異一卷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 周易本義四卷 尚書因文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樂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目錄一卷 繡像綠牡丹全傳八卷六十四回 孟子註疏校勘記十四卷附孟子音義校勘記二卷 [道光]石泉縣志四卷 亭林文集六卷餘集一卷 詩經喈鳯詳解八卷圖說一卷 白香山詩集四十卷年譜一卷年譜舊本一卷舊唐書白居易本傳一卷 龍文鞭影二卷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目錄二卷(滿文) 黃梨洲先生[宗羲]年譜三卷 黔詩紀略三十三卷 文公朱子[熹]年譜一卷 書隱叢說十九卷 淮南雜識四卷 斗姥九皇聖經 潄芳軒合纂禮記體注四卷 隸棷七卷碑目一卷古今隸字書目一卷雜說一卷隸分筆法一卷附字一卷隸分書名家一卷 [光緒]應城志十四卷首一卷 新鍥神峯張先生通考闢謬命理正宗大全六卷 寓意編一卷 居易錄三十四卷 前漢書一百卷 御選語録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