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微旨
书名《傷寒微旨》
书名 伤寒微旨
作者韓祗和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子部>醫家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韓祗和撰。是書《宋史·藝文志》不載。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據序題元祐丙寅,知其為哲宗時人而已。今檢《永樂大典》各卷內,此書散見頗多,每條悉標韓祗和之名。而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亦稱自后漢張機著《傷寒論》,晉王叔和、宋成無己(案:無己乃金人,說見前《傷寒論》條下),龐安常、朱肱、許叔微、韓祗和、王賓之流,皆互相闡發,其間祗和姓名,與《永樂大典》相合。是祗和實北宋名醫,以傷寒為專門者,特《宋史·方技傳》不載,其履貫遂不可考耳。書凡十五篇,間附方論。大抵皆推闡張機之旨,而能變通於其間。其可下篇,不立湯液,惟以早下為大戒。蓋為氣質羸弱者言。然當以脈證相參,知其邪入陽明與否,以分汗下,不宜矯枉過直,竟廢古方。至如辨脈篇,據傷寒例桂枝下咽陽盛乃斃,承氣入胃,陰盛乃亡之義,以攻楊氏之謬誤。可汗篇,分陰盛陽虛、陽盛陰虛、陰陽俱盛三門,則俱能師張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溫三法,分案時候辰刻,而參之脈理病情,乃因張機正傷寒之法而通之於春夏傷寒,更通之於冬月傷寒,亦頗能察微知著。又如以陽黃歸之汗溫太過,陰黃歸之過下亡津,則於金匱發陽發陰之論,研析精微,不特傷寒之黃切中窮要,即雜病之黃亦可以例推矣。其書向惟王好古《陰證略例》中,間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薈稡,復成完帙,謹依原目,厘為上下二卷。陳振孫所稱之原序,則《永樂大典》不載,無從采補。殆編纂之時,舊本已闕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晚香館遺詩一卷 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駁案新編三十二卷駁案續編七卷 壑舟園初稿不分卷次稿不分卷 奉禁義和拳彙錄一卷 傅青主男科二卷女科二卷 趙州石刻全錄三卷 周易爻徵廣義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海國圖志一百卷 新刻全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二十卷一百回 王陽明先生全集二十二卷首一卷 產寶諸方一卷 聲調四譜圖說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槈經廬詩集初編八卷高密李氏孟詩選評一卷孟詩補遺二卷西山游草一卷 因樹屋書影十卷 唐陸宣公奏議全集四卷 三河創業記五卷 重訂批點類輯練兵諸書十八卷 闕里儀注三卷 蘇菴詩餘五卷 普天忠憤全集十四卷 邃雅堂集十卷續編一卷 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國朝中州詩鈔三十二卷 麗句集六卷 孫子選注十三卷 香樹齋詩集十八卷詩續集三十六卷文集二十八文續鈔五卷 詩瀋二十卷 庚子畿疆敎案賠款記一卷 蘿石山房文鈔四卷首一卷 南軒文集四十四卷 釋名疏證八卷補遺一卷續釋名一卷 九成宮醴泉銘一卷 清故中憲大夫寧波府知府前刑部貴州清吏郎中九春楊公行狀一卷 陔餘叢考四十三卷 隨園三十八種 漢書辨疑二十二卷 少室山房筆叢四十八卷 周易本義四卷圖説一卷筮儀一卷新增圖説一卷 水鏡集四卷 前漢書一百卷 繹史一百六十卷附世系圖一卷年表一卷 峨山圖志二卷 秀水王氏家藏集十二種三十九卷 柳亭詩話三十卷 新編沿海險要圖說十六卷長江險要圖說五卷新繪沿海長江險要圖二十七幀 子書百家一百種 說文字通十四卷說文經典異字一卷 [道光]白雲洞志五卷 晉春秋傳奇二卷 五經味根録四十七卷 毛詩蒙求彙璅二卷 國朝杭郡詩續輯四十六卷姓氏韻編一卷 宋元舊本書經眼錄三卷附錄二卷 敬吾心室彝器款識不分卷 躬恥齋詩鈔十四卷首一卷文鈔二十卷首一卷 朱子年譜四卷考異四卷附錄二卷 效學樓述文三卷 夏節愍全集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杭郡庠得表忠觀碑記事一卷 東坡禪喜集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