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切元聲
书名《等切元聲》
书名 等切元声
作者熊士伯
版本江西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韻書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國朝熊士伯撰。是編成於康熙癸未,又其講明今韻之書也。案等韻之法,約三十六母為二十三行,排端精於一、四,知照於二、三。是以出切行韻,彼此轇轕。元劉鑒以類隔、交互等二十門法取字,后人咸遵其說。是書於等子門法頗有駁正。至內外八轉、通廣侷狹之類,辨論尤為詳悉。然等韻之學,唯憑唇吻,雖精究此事者,不能不雜以方音,故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左右佩劍,相笑不休。自以為豪發無憾,而聽之又未嘗不別有說也。即如此書,內外以照二為限。內門二等,惟照有字,俱切入三等,所謂內轉切三也。外門則牙、舌、唇、齒、喉二等俱有字,仍切二等,所謂外轉切二也。內三外二門法,不過如此。然《臻》之開合二攝,二等止照有字,何以謂之外轉耶?通廣侷狹,等子明列四門,而切法以三等切及第四為“通廣”一門,四等切及第三為“侷狹”一門。此外又有“小通廣侷狹”門,又有“通廣侷狹不定”門。是門法與等子互異也。又謂知、徹、澄同照、穿、床,泥同娘,敷同非,皆可省。按照、穿、床系齒音,知、徹、澄系舌音。士伯云莊之與章,是照與照別,非與知有異。不知章與張自別,惟《中原音韻》中鐘、追錐之類,皆不分別,不可以律等子也。然則泥、娘以上下等為別,非、敷以清濁之次為別,又安可廢乎?獨其於雙聲、疊韻及《五音九弄反紐圖》,剖析微至,足證前人之誤,為不可沒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宋史紀事本末一百〇九卷 易說十二卷易說便錄一卷 元文類七十卷目錄三卷 趙文恪公遺集趙文恪公自訂年譜 花間集十卷 古文尚書辨惑十八卷 重訂文選集評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刊誤二卷續刊誤二卷 谷音二卷 脈經十卷 吳江沈氏詩集十二卷 醉吟草六卷 佛教初學課本一卷注一卷 颜魯公文集十五卷 霞舉堂集三十二卷 閩中書畫錄八卷 容川詩鈔四卷 妙法蓮華經臺宗會義十六卷妙法蓮華經綸貫一卷 儆季雜著七種二十五卷 舜山是仲明先生年譜一卷附薦舉疏一卷 欽定三禮義疏一百七十八卷首四卷 裘文達公集 浙江全省輿圖並水陸道里記 十朝東華錄一百九十五卷續錄四百三十卷 西洋史要圖一卷 英法義比志譯略四卷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厲志學會章程 李義山詩箋註三卷 千甓亭磚錄六卷續錄四卷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四十一卷 夢蘹樓詩草 秦漢瓦當文字二卷續一卷 萟林伐山二十卷 化子拾金 建文遜國臣記八卷 淮鹺備要十卷 現行法制大意一卷 子期聽琴 [康熙]如臯縣志十六卷 枕善堂雜著二卷 金開寶卷 吳梅村詞一卷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 讀經劄記二卷 亦政堂重修宣和博古圖錄三十卷 繹史一百六十卷世系圖一卷年表一卷 經餘必讀八卷 豔異編四十五卷 白虎通德論二卷 切問齋文鈔三十卷 [宣統]番禺縣續志四十四卷首一卷 直隸運售各省官刻書籍總目 普通學歌訣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愛日樓初稿不分卷 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首一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存餘草初集一卷續集一卷 (大士傳)救產真言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