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書
书名《樂書》
书名 乐书
作者陳暘
版本福建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樂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陳旸撰。旸字晉之,閩清人。紹圣中登制科,官禮部侍郎。事跡具《宋史》本傳。此書乃建中靖國間旸為秘書省正字時所進。自第一卷至九十五卷,引三《禮》、《詩》、《書》、《春秋》、《周易》、《孝經》、《論語》、《孟子》之言,各為之訓義。其第九十六卷至二百卷,則專論律呂本義、樂器、樂章及五禮之用樂者,為《樂圖論》。引據浩博,辨論亦極精審。視其兄祥道《禮書》,殆相伯仲。第《禮書》所載,只詳於三代器數,是書則又推及律呂本原及后世雅俗諸部。故陳振孫《書錄解題》謂《樂書》博則博矣,未能免於蕪穢也。然旸書包括歷代,總述前聞,既欲備悉源流,自不得不兼陳正變。使振孫操筆而修史,將舉古來秕政亂法一切刪之不載乎?此南宋人迂謬之見,不足據也。其中惟辨“二變”、“四清”二條,實為紕繆。自古論“四清”者,以民臣相避以為尊卑立說,本屬附會。旸則曰:“黃鐘至夾鐘四清聲,以附正聲之次。”其意蓋謂夷則至應鐘四宮而設。既謂黃鐘至夾鐘為清,又謂為夷則至應鐘而設,是兩“四清”。也。不知每一均必具五聲,夷則一均以夷、南、無、應為次,而闕角聲,必須黃鐘清為角。南呂一均以南、無、應為次,而闕羽、角二聲,必須黃清為羽、大清為角。以調而論,則謂夷、南、無、應四律,以聲而言,則為黃、大、太、夾四清,非有二也。其不用正聲而用清聲者,樂之高下以漸,無驟高驟下之理。以夷則一均言之,如用夷、南、無、應四正律,則其聲以次而高。而忽用黃鐘正律,雖同在一均,而高下不協,故必以黃清協之也。旸引李照十二鐘之說,殊為舛誤。又論“二變”曰:“五聲者,樂之拇指也。二變者,五聲之駢枝也。五聲可益為七音,則五星、五行、五常亦可益而七之乎?二變之說始於尚書,而蔓衍於《左傳》、《國語》、《書傳》、《漢志》。是不知《書》之‘在治忽’,有‘五聲’。而無‘七始’。《國語》之‘七同’,有四宮而無徵也。《左氏》為七音之說,蓋八音耳。八音以土為主,而七音非土不和。故《書》之《益稷》、《禮》之《樂記》,其言八者皆虛其一,猶大衍虛其一也”云云。不知“二變”之生,由於高下之次。蔡元定相去二律則音節遠之說最有根據。若不究其理之所由然,而但以數相較,則七較之五而多其二者,將十二較之五而亦多其七,是音不得有其七,而律亦不得有其十二乎?且“五聲”、“二變”,有管律弦度之不同。半太蔟與正黃鐘應,半夾鐘與正大呂應。此理尤為旸所不知也。至以七音為八音虛土而言,尤為牽強矣。又其釋《周官》三宮之樂,以圜、黃、太、姑為宮之旋而在天者,故其合別而為四。函、太、姑、南為宮之旋而在地者,故其合降而為三。黃、大、太、應為宮之旋而在人者,故其合降而為二。若然,則天宮用八律,地宮用六律,人宮用四律,以多少為差別也。而圜丘樂六變,方丘樂八變,宗廟樂九變,又何以解耶?凡此之類,皆不可據為典要。然唐以來樂書無傳,北宋樂書惟《皇祐新樂圖記》及此書存耳。遺文緒論,條理可徵,又安可以一眚廢耶?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大都新編關目公孫汗衫記一卷 大都新編關目公孫汗衫記一卷 大都新編關目公孫汗衫記一卷 羅李郎大鬧相國寺一卷 羅李郎大鬧相國寺一卷 羅李郎大鬧相國寺一卷 古杭新刊關目的本李太白貶夜郎一卷 新編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一卷 新編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一卷 新編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一卷 梁山伯李逵負荆雜劇一卷 梁山伯李逵負荆雜劇一卷 秦修然竹塢聽琴一卷 秦修然竹塢聽琴一卷 秦修然竹塢聽琴一卷 秦修然竹塢聽琴一卷 老莊周一枕蝴蝶夢一卷 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一卷 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一卷 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一卷 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一卷 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一卷 包待制智賺灰欄記雜劇一卷 新刊關目晉文公火燒介子推一卷 大都新刊關目的本東窗事犯一卷 謝金蓮詩酒紅梨花一卷 謝金蓮詩酒紅梨花一卷 謝金蓮詩酒紅梨花一卷 謝金蓮詩酒紅梨花一卷 降桑椹蔡順奉母雜劇一卷 死生交范張鷄黍雜劇一卷 死生交范張鷄黍雜劇一卷 死生交范張鷄黍雜劇一卷 死生交范張鷄黍雜劇一卷 新刊關目嚴子陵垂釣七里灘一卷 古杭新刊關目輔成王周公攝政一卷 醉思鄉王粲登樓一卷 醉思鄉王粲登樓一卷 醉思鄉王粲登樓一卷 梅香騙翰林風月雜劇一卷 梅香騙翰林風月雜劇一卷 梅香騙翰林風月雜劇一卷 梅香騙翰林風月雜劇一卷 迷青瑣倩女離魂一卷 迷青瑣倩女離魂一卷 迷青瑣倩女離魂一卷 迷青瑣倩女離魂一卷 虎牢關三戰呂布雜劇一卷 立成湯尹耕莘雜劇一卷 鍾離春智勇定齊雜劇一卷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雜劇一卷 新刊關目全蕭何追韓信一卷 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一卷 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一卷 雁門關存孝打虎一卷 杜牧之詩酒揚州夢一卷 杜牧之詩酒揚州夢一卷 杜牧之詩酒揚州夢一卷 杜牧之詩酒揚州夢一卷 杜牧之詩酒揚州夢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