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經傳通解·
书名《儀禮經傳通解·》
书名 仪礼经传通解·
作者
版本浙江巡抚采进本
分类經部>禮類>通禮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儀禮經傳通解》,宋朱子撰。初名《儀禮集傳集注》。朱子《乞修三禮劄子》所云“以《儀禮》為經,而取《禮記》及諸經史雜書所載有及於禮者,皆以附於本經之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說,略有端緒”,即是書也。其劄子竟不果上。晚年修葺,乃更定今名。朱子沒后,嘉定丁丑始刊版於南康。凡《家禮》五卷、《鄉禮》三卷、《學禮》十一卷、《邦國禮》四卷,共二十三卷,為四十二篇。中闕《書數》一篇,《大射》至《諸侯相朝》八篇尚未脫稿。其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凡十八篇,則仍前草創之本,故用舊名《集傳集注》。是為《王朝禮》。中闕《卜筮》一篇,目錄內《踐阼》第三十一以后,序說并闕。蓋未成之本也。所載《儀禮》諸篇,咸非舊次,亦頗有所釐析。如《士冠禮》三屨本在辭后,乃移入前。“陳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辭本總記在后,乃分入前各章之下。末取《雜記》“女子十五許嫁,笄”之文續《經》,立“女子笄”一目。如斯者不一而足。雖不免割裂古經,然自王安石廢罷《儀禮》,獨存《禮記》,朱子糾其棄經任傳,遺本宗末,因撰是書以存先圣之遺制。分章表目,開卷了然,亦考禮者所不廢也。其喪祭二門則成於朱子門人黃榦,蓋朱子以創稿屬之。楊復原《序》述榦之言有曰“始余創二《禮》粗就,奉而質之先師,喜謂余曰:君所立喪祭禮,規模甚善,他日取吾所編《家鄉、邦國、王朝禮》,其悉用此更定”云云,則榦之所編,尚不失朱子之意。然榦僅修《喪禮》十五卷,成於嘉定己卯。其《祭禮》則尚未訂定而榦又歿。越四年壬午,張虙刊之南康,亦未完本也。其后楊復重修《祭禮》,鄭逢辰進之於朝。復序榦之書云:“《喪禮》十五卷前已繕寫,《喪服圖式》今別為一卷,附於正帙之外。”前稱《喪服圖式》、《祭禮》遺稿尚有未及訂定之遺憾,則別卷之意固在此。又自序其書云:“南康學宮舊有《家鄉、邦國、王朝禮》,及張侯虙續刊《喪禮》,又取《祭禮》稿本并刊而存之。竊不自揆,遂據稿本,參以所聞,稍加更定,以續成其書,凡十四卷。”今自卷十六至卷二十九皆復所重修。合前《經傳通解》及《集傳集注》,總六十有六卷。雖編纂不出一手,而端緒相因,規模不異。古禮之梗概節目,亦略備於是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唐陸宣公制誥十卷附錄一卷 時方歌括二卷 青蓮觴詠二卷 中庸二卷 經鉏堂雜志八卷 音釋二卷 雜記三卷 西行紀遊草一卷 說文提要一卷 感天地羣仙朝聖雜劇一卷 釋文一卷 繡像蘊香丸四卷二十回 徐騎省集三十卷、補遺一卷 紹興地志述略不分卷 本草便讀二卷 雷峯塔傳奇四卷 大通經約解 [嘉慶]安仁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夢花酣一卷 外科精要三卷 明季殉國諸臣錄一卷 詞律二十卷 春秋左氏古義六卷 巽川祁先生文集十六卷 少林拳術精義二卷服氣圖說一卷 石屏續集四卷 泰縣徐百歲翁題詠集一卷 楚辭章句一卷 玄對樓己集七卷 續後漢書七十七卷 桃塢百絕一卷續桃塢百絕一卷五畝園續百詠一卷 唐僧弘秀集十卷 含嘉室文存不分卷 南曲入聲客問一卷 松窗詩鈔二卷 鄭氏周易注三卷 用藥總論三卷 醫學實在易八卷 佛說觀世音經一卷 廣陵妖亂志一卷 遊雲巖記一卷 易緯乾鑿度(周易乾鑿度)二卷 奉化縣水道全圖 原情一卷 [江蘇常州]毗陵沈氏宗譜四卷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標準農歷通書 聊齋志異十六卷 關隴輿中偶憶編一卷 洞庭緣傳奇一卷 冥音錄一卷 粵西筆述一卷 裴少俊牆頭馬上一卷 孔子編年五卷 雨牕記所記四卷 揚州夢十六回 禪行法想經一卷 金樓子一卷 周書五十卷 趙文敏歸去來辭墨跡 涼州異物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