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詳說
书名《讀易詳說》
书名 读易详说
作者李光
版本永乐大典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李光撰。光字泰發,上虞人。崇寧五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謚莊簡。事跡具《宋史》本傳。光為劉安世門人,學有師法。紹興庚申以論和議忤秦檜,謫嶺南。自號讀《易》老人,因攄其所得,以作是書。故於當世之治亂,一身之進退,觀象玩辭,恒三致意。如解《坤》之六四云:“大臣以道事君,茍君有失德而不能諫,朝有闕政而不能言,則是冒寵竊位,豈圣人垂訓之義哉!故《文言》以括囊為賢人隱之時,而大臣不可引此以自解。”又解《否》之初六云:“小人當退黜之時,往往疾視其上。君子則窮通皆樂,未嘗一日忘其君。”解《蠱》之初六云:“天下蠱壞,非得善繼之子堪任大事,曷足以振起之?宣王承厲王后,修車馬,備器械,復會諸侯於東都,卒成中興之功,可謂有子矣,故考可以無咎。然則中興之業,難以盡付之大臣,《蠱卦》特稱父子者以此。”其因事抒忠,依經立義,大旨往往類此。史載其紹興中奏疏云:“淮甸咫尺,了不經營。長江千里,不為限制。晉元帝區區草創,猶能立宗社,修宮闕,保江浙,未聞專主避敵如今日也。”其退而著書,蓋猶此志矣。光嘗作胡銓《易解序》曰:“《易》之為書,凡以明人事。學者泥於象數,《易》幾為無用之書。邦衡說《易》,真可與論天人之際。”又曰:“自昔遷貶之士,率多怨懟感憤。邦衡流落瘴鄉,而玩意三畫,可謂困而不失其所亨,非聞道者能之乎?”其《序》雖為銓作,實則自明其著述之旨也。書中於卦爻之辭,皆即君臣立言,證以史事,或不免間有牽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訓,將使天下萬世無不知所從違,非徒使上智數人矜談妙悟,如佛家之傳心印,道家之授丹訣。自好異者推闡性命,鉤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於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轅而北轍,轉不若光作是書,切實近理,為有益於學者矣。自明以來,久無傳本,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見”。茲從《永樂大典》薈萃成編。原闕《豫》、《隨》、《無妄》、《睽》、《蹇》、《中孚》六卦及《晉卦》六三以下,其《復》與《大畜》二卦《永樂大典》本不闕而所載光解《復卦》闕《大象》及后四爻,《大畜》則一字不存,《系辭傳》以下亦無解。其為原本如是,或傳寫佚脫,均不可知,姑仍其舊。其書《宋史》作《易傳》,諸家書目或作《讀易老人解說》,或作《讀易詳說》,殊不畫一,而十卷之數則并同,殆一書而異名也。今從《永樂大典》題為《讀易詳說》,仍析為十卷,存其舊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香祖樓;轉情關:二卷 大學衍義節畧:二帙十卷 論語時習錄:5卷 木犀香館叢書:6種 猛悔樓詩:5卷 定庵文續存:2卷,外集1卷 校史隨筆 梁四公記 舞陽縣志:[道光]:12卷 修武縣志:16卷 欽定吏部處分則例:52卷 古今說海 開方通釋 先澤殘存八種 珍廬詩詞集 大學衍義輯要:六卷 韓非子考證:十三卷,附錄一卷 中國聲音學 通鑑外紀:10卷 苗俗紀聞:1卷 聚學軒叢書 奚囊瑣言:4卷,藝苑鉤玄:1卷 辠言:1卷 詩詞雜俎 宋謝文節公集:6卷 觀音問:1卷 李草閣詩集:6卷,拾遺1卷,文集1卷 吳越備史:四卷 音韻闡微:18卷 淮程旅韻:1卷,附判餘隨錄 梅歐閣詩錄:1卷 晏子春秋:7卷 湘城訪古錄:17卷 惠民縣志補遺:[光緒]:不分卷 文字形義學:2篇 康南海文集彙編:8卷 邵氏危言:2卷 讀碑小箋:1卷 五彩輿(上、下):16本 疇人傳:46卷,續補6卷 文廟通考:6卷 明末紀事補遺:10卷 元太僕姬夫人二志初拓 四教要括 吳郡圖經續記:3卷 吳興園林記 詩疑:2卷 羣芳董狐:1卷 論語注疏解經 教要解略:2卷 易緯八種:十三卷 餘幹縣志:[道光]:23卷,首1卷 古史零證 筮考:一卷 中說:十卷 澹居藁:一卷 集陶百首:1卷,附四言集陶1卷 歐洲各小國紀畧 春秋左傳注疏校勘記:60卷 春雨逸響:1卷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