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易傳
书名《東坡易傳》
书名 东坡易传
作者蘇軾
版本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分类經部>易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宋蘇軾撰。是書一名《毗陵易傳》。陸游《老學庵筆記》謂其書初遭元祐黨禁,不敢顯題軾名,故稱“毗陵先生”,以軾終於常州故也。蘇籀《欒城遺言》,記蘇洵作《易傳》未成而卒,屬二子述其志。軾書先成,轍乃送所解於軾。今《蒙卦》猶是轍解。則此書實蘇氏父子兄弟合力為之,題曰軾撰,要其成耳。籀又稱洵晚歲讀《易》,玩其爻象,因得其剛柔遠近喜怒逆順之情。故朱子謂其惟發明愛惡相攻、情偽相感之義,而議其粗疏。胡一桂記晁說之之言,謂軾作《易傳》,自恨不知數學,而其學又雜以禪,故朱子作《雜學辨》,以軾是書為首。然朱子所駁不過一十九條,其中辨文義者四條,又一條謂蘇說無病,然有未盡其說者。則朱子所不取者僅十四條,未足以為是書病。況《朱子語類》又嘗謂其於物理上亦有看得著處,則亦未嘗竟廢之矣。今觀其書,如解《乾卦·彖傳》性命之理諸條,誠不免杳冥恍惚,淪於異學。至其他推闡理勢,言簡意明,往往足以達難顯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蓋大體近於王弼,而弼之說惟暢玄風,軾之說多切人事。其文辭博辨,足資啟發,又烏可一概屏斥耶?李衡作《周易義海撮要》,丁易東作《周易象義》,董真卿作《周易會通》,皆采錄其說,非徒然也。明焦竑初得舊本刻之。烏程閔齊伋以朱墨板重刻,頗為工緻,而無所校正。毛晉又刻入《津逮秘書》中。三本之中,毛本最舛。如《漸卦》上九并《經》文皆改為“鴻漸于逵”,則他可知矣。今以焦本為主,猶不甚失其真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安樂延年室叢書六種 集虚草堂叢書甲集九種 鐵香室叢刻初集四種續集六種 海粟樓叢書九種 冶麓山房叢書三十七種 掌故叢編七種 羣書抄覽二十種 倣知不足齋叢書五種 蟄雲雷齋叢書十四種續集六種 師石山房叢書四十三種 快閣師石山房叢鈔(師石山房叢鈔)三種 快閣師石山房叢鈔(師石山房叢鈔)三種 吳氏囊書囊甲編九種乙編十種丙編十一種附一種 邵氏手抄書十二種 鴿峯草堂叢鈔七種 西京清麓叢書正編三十二種續編二十七種外編二十四種 江蘇存古學堂三種 蒲圻張學誠手鈔九種 叢鈔三種 大宋吾氏叢鈔五種 思賢書局刊書十九種 國粹叢書四十九種 留垞叢刻八種 聖譯樓叢書三種 拜鴛樓校刻五種(拜鴛樓校刻小品五種) 晨風閣叢書第一集(國學粹編)五十二種 晨風閣叢書二十二種 芋花菴叢書一百三十種 香豔叢書三百二十六種 國學叢刊十三種 敦煌石室遺書十三種 塵海妙品十二種 敦煌石室錄四種 鳴沙石室古佚書初編十九種續編四種 玉簡齋叢書十種 玉蕳齋叢書十四種二集八種 宸翰樓叢書五種 宸翰樓叢書八種 永繤園叢書六種 雲窗叢刻十種 雪堂叢刻(國學叢刊)五十二種 吉石盦叢書二十七種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三十種 嘉草軒叢書十一種 六經堪叢書十三種 東方學會叢書初集十三種 東方學會叢書二集四種 殷禮在斯堂叢書二十種 百爵齋叢刊十四種 貞松堂藏西陲袐籍叢殘三十五種 風雨樓叢書二十三種 風雨樓袐笈留真十種 古學彙刊六十一種 問影樓叢刻初編九種 張氏適園叢書初集七種 張氏適園叢書(存七種) 適園叢書七十四種 擇是居叢書初集十九種 古今說部叢書二百七十二種 枕碧樓叢書十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