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卒,年六十九。

公元1280年 本年
柴望卒,年六十九。

苏幼安《宋国史秋堂柴公墓志铭》:“公生于宋嘉定五年壬申,卒于至元十七年庚辰,年六十有九,葬高斋之奇气楼下,即公所居也。”(《秋堂集》附录)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著有《秋堂集》二卷,为后人辑录,《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十二、《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二、《铁琴铜剑楼藏书志》卷二十一均有著录,今存《四库全书》本(诗文各一卷,附录一卷)。杨仲弘《宋国史柴望诗集序》:“余读宋纪柴国史诗集,而知诗道之有在也。公诗秉于忠义而摅于危迫,摛词琢句,动谐音律。雄豪超逸,如天马之腾空;潇洒清扬,如春花之映日。就其所造之深,直能卑视近代,而与唐之诸名家相上下矣。至其诗之所以至者,则又上抒李、杜之精英,而性情法度,不啻自其胸中流出。盖虽声气所钟,各自为家,而其志之所之,则皆出于时事之所激,而伦理之所关,固有旷世而相感者也。诚以宋之季,视唐之天宝为逾危,而公之所遭遇,于嫠纬黍离之思为尤恫焉,宜其发之愤且激也。然则公之诗,岂可以浅浅观哉?知公之诗者,要当知公之心,则太白、少陵不足问矣。予过江郎,访公遗迹,公从侄季武出公集若干卷,祈予叙。余素慕公高义,又嘉季武之请,因遂书之。公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凉州鼓吹》,在公生时已盛传于世。兵燹日久,散逸不次,兹录其遗存者若此云。至正四年七月既望,襄阳杨仲弘叙。”(《柴氏四隐集》卷首)四库提要卷一六五:“《秋堂集》三卷,宋柴望撰。……望以淳祐丙午上《丙丁龟鉴》得名,然应诏上书,但当指陈人事,论朝政之是非,乃牵引谶纬,以值岁干支推衍祸福,穿凿附会,迂诞支离,其心虽出于忠诚,其言则涉于妖妄。乃出狱归里,士大夫至祖道涌金门外,赋诗感慨,倾动一时。王应麟困学纪闻尚载其表中之语,以为佳话。宋末士气之浮嚣,于是为极。已别存其目,纠正于本条之下。至其人,则宋亡以后,遁迹深山,至元十七年乃卒,翛然高节,追步东篱。其诗虽格近晩唐,未为高迈,而《黍离》《麦秀》,寓痛至深,骚屑哀音,特为凄动,亦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故残章断简,犹能流播至今也。”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