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孟子事实录》言:“《孟子》一书为公孙丑、万章所

公元-302年 月份不详
崔述《孟子事实录》言:“孟子一书为公孙丑、万章所纂述者,近是;谓孟子与之同撰,或孟子所自撰,则非也。

孟子七篇之文往往有可议者。如‘禹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之属,皆于事理未合。果孟子所自著,不应疏略如是,一也。七篇中,称时君皆举其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二也。七篇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三也。细玩此书,盖孟子之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皆不以子称也。”崔述此说,就诸侯称谥、门人称“子”问题所谈看法有理。但崔述有一个前提为错,即以为孟子不会有错,故结论仍有商榷之处。近代蒋伯潜《诸子通考》亦以为:“孟子既卒,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纂述其言,辑为孟子七篇云。”赵岐《孟子题辞》朱熹《朱子大全》、金履详《孟子集注考证》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则认为孟子孟子本人撰写。阎若璩注意到孟子诸侯称谥,故用了一个通达的解释:“七篇为孟子自作,至韩昌黎故乱其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侯王皆加谥焉。”但对此说,至少有三点可说明其不能成立:第一,孔子死后,弟子称师为“子”,墨子也是如此。这在当时已成风尚。诸子之书,多由弟子编纂而成,在记述老师言论时,多尊称为“某子曰”。诸子不会自称“子”。若孟子为其自撰,不会有全书自称“子”之理。孟子孔子十分推崇,论语中无此现象,孟子更不会自称“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索隐》以为“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之说不正确。第二,孟子一书对其所见诸侯,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皆称谥号。若孟子为其自撰,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证,其中如齐宣王、梁襄王之卒晚于孟子,他不会知其谥号。第三,孟子一书记其弟子,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全书称为“子”,这一点,同论语中有子、曾子全书称为“子”,闵子、冉子有时也称“子”一样。若孟子为其自撰,应不会称其弟子为“子”。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