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赏析】: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萧士赟云:“此《从 军乐》体也 。”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 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 唐的精神风貌。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 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 ,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 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 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 ”,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 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 ”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 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 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 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 ”,即从军队出发到克 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安上箭。“天 骄 ”,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 ”,这里泛指敌人。从 “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 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 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 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 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 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 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 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 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 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 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 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 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 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 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 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 也 。”(《李太白全集》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 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 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我们仍 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 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 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 人为“济苍生,安社稷 ”,是“愿为辅弼”的。但他 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 身不居”(《商山四皓 》),“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 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 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 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 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 匠心。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