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三十八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南北朝时,经学分成南学和北学。隋唐统一后,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加之南北经学的不同对科举取士多有不便,欲将异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便召见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撰订《五经正义》,颁行全国。这就是我国经学史上最早的经学总集。到了宋代,则有朱熹的《四书集注》,自此编定经学集子的风气便开始盛行。至清代,则有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说经之书中罕见者,刊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后钱仪吉出示所藏之书,并搜录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补刊《通志堂经解》未收之书,名曰《经苑》。另有张金吾出其家中藏书,并广泛搜集群籍,今古并蓄,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定《诒经堂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至嘉庆、道光间,阮元任湖广总督之时,在广州创立“学海堂书院”,网罗清代经学家的著述,汇刻《学海堂经解》、《皇清经解》等。自嘉道至光绪间,其间近百年,经学家辈出,著述丰富,若不将他们的著作搜集起来,进行刊刻,就有散佚的可能。同治年间,浙江的戴望、俞樾商定续刻《经解》目录,此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奏请刻印此书。但不久,曾国藩去世,此事便搁置下来。至光绪乙酉年(1885年),王先谦任江苏学政,设南菁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的体例。编刊《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朱记荣之书,在王先谦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之前,多收集清代以前没有刊刻的解经之书,以及近人的字学佚书。如宋赵德的《诗辨说》也刻入此书。另外还刻入了清代罕见之书,如冯登府的《十三经诂答问》就是用原稿刊刻的。可见此书的刊刻,保存了不少散佚在民间的经学书籍。它虽然不如《皇清经解续编》内容详备,但是在私人辑书中,也算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之书。目录:清李富孙辑、朱记荣校刊《李氏易解剩义》三卷,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二卷,清丁晏撰《尚书余论》一卷,宋赵德撰《诗辨说》一卷,清诸锦撰《飨礼补亡》一卷,清陈奂撰《公羊逸礼考征》一卷,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清施彦士辑《读孟质疑》二卷,清任兆麟撰《孟子时事略》一卷,清庄述祖撰《弟子职集解》一卷,清惠栋撰《九经古义》十六卷,清冯登府撰《十三经诂答问》六卷,清陈倬撰《经笔记》一卷,有清光绪间江苏吴县朱氏家塾刻本行世。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