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救国论

    六卷。孙雄撰。孙雄(1867-1935)字师郑,江苏常熟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1903年袁世凯任其为北洋学生监督。1909年张之洞在北京设京师分科大学,任文学科长。辛亥革命后,从事文学活动,在诗界影响较大。后参加有日本参与的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著有《师郑堂集》、《论语郑注集释》、《道、咸、同、光四朝甲乙集》、《文史阁丛刊》等。《读经救国论》首有孙雄自序,又有姚永概、江瀚、唐文治的序文。此书分政治、伦理、理财、教育、兵事、外交六篇。每篇以类相从,自分章节。大体上标经语为题,引经据典,博引群说,参以己意,为之疏通证明。光绪、宣统年间,有入主张废止读经。孙雄认为,如果六经被废除,中国将无礼乐、无政刑、无史、无文字,国将不国。于是提出读经救国的主张,并以“读经救国论”名其书。书中援引滥杂,所引者也未必全是经书中的要旨。《读经救国论》刊于民国己未(1919),修正于丁卯(1927)。随着国情的递变,论旨也随之改变,前后七八年才定型。有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