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章句

    一卷。汉刘歆(?一23)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西汉著名学者。汉成帝河平中,与父向总校群书。刘向死,歆为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歆还建议设《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博士,受到今文经学家们的激烈反对。王莽建立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败自杀。刘歆博学多闻,好古敏求,在今文经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他力倡古学,从此开始了经学史的今古文学之争。据《汉书》本传记载:“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在刘歆之前,《左传》在经师儒生眼中没有地位;从刘歆开始,《左传》才受到学者的重视。《春秋左氏传章句》不见于隋志著录,但《经典释文》、《五经正义》、《路史》中有所引用,其依据不得而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得二十条佚文。当时刘歆与博士们关于《左传》的争论焦点,是《左传》究竟是否“传《春秋》”的问题。《汉书》本传说他“引传文以解经”,坚信《左传》与《公羊》、《穀梁》二传具有同等的地位。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子骏创通大义”,即阐述经传的褒贬义例。可知他虽然提倡古学,但仍然一本今文家深求大义的学风。事实上,《春秋》三传解经方法各有侧重,《公羊》、《穀梁》二传重义例,而《左传》明史事,如果以《公羊》、《穀梁》二传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左传》,往往扞格不通,所以刘歆受到人们的批评。而《左传》的成书问题长期没有定论,加之刘歆与《左传》的密切关系,又使他成为后人怀疑的对象。自宋代林栗疑《左传》的“君子曰”为刘歆之辞,到清代今文学者刘逢禄、康有为指刘歆为《左传》的伪作者,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清末学者章炳麟、刘师培从古文学家角度出发,否定了刘歆作伪说。现代学者钱穆撰《刘向歆父子年表》,以坚实的证据肯定了《左传》不是刘歆的伪作,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历史公案。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