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汗国

又译伊儿汗国。蒙古汗国之一。蒙古宪宗二年(1252),命同母弟旭烈兀出镇波斯,统兵攻灭木剌夷及报达哈里发等国。世祖即位后,封授旭烈兀统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之境,建立汗国,分置各州长官。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意为从属),奉大汗(元帝)为宗主,谕旨钤用元廷所赐“辅国安民之宝”、“王府定国理民之宝”(汉字)等印玺。国都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后一度迁都孙丹尼牙(今伊朗苏丹尼耶)。第七代伊利汗合赞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命宰相拉施都丁纂修《史集》,国势颇盛。与元朝关系密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第九代伊利汗不赛因死后,统治集团内讧迭起,权臣、大将各自拥立可汗,纷争不已。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占桃里寺,伊利汗国亡。札剌亦儿氏贵族哈散据有报达,1340年自立为汗。其子兀外思在位时,兼并波斯西部大部分地区,1359年取桃里寺为都城,史称札刺亦儿朝。十四世纪末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