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林院编修。张琦,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张惠言弟。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历知章丘、馆谷等县。张惠言是嘉庆以后流行的常州词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词主张。他认为词非小道,上承风、骚,竭力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强调词作应富有内容,“意内而言外”,要体现“比兴寄托”,“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他提倡“低回要眇”的词风,对转变词坛风气有着积极影响。其词评勇于立论,但疏于考史,好言词中有政治寄托,却又每每失之穿凿附会。其词作能实践其论词主张,陈廷焯称其词“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张琦工于诗词古文,尤精舆地之学,与其兄惠言齐名。著有《宛邻诗文集》、《战国策释地》等。本编选录唐宋之词。唐三家二十首,五代八家二十六首、宋三十三家七十首,共词四十四家,一百一十六首。后有附录一卷,为张惠言弟子歙人郑善长录张氏友人并张氏兄弟词九家,门人词三家,共十二家六十三首。行世之后,读者病其选择太严,名篇秀句,尚有遗落。于是张惠言外孙董毅又续选唐词四家九首、五代词六家十三首、两宋词四十二家一百首,编为《续词选》二卷,道光十年(1830)七月,张琦序而刊之。《词选》问世,谭献认为“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陈廷焯认为:“张氏《词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垞十倍。古今选本,以此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本书问世后,首持异议者为潘得舆。其《叶生书略》曰:“张氏《词选》,抗志希古,标高揭己,宏音雅调,多被排摈。五代北宋,有自昔传,非徒只句之警者,张氏亦多恝然置之。窃谓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不知唐五代为令曲,北宋则为慢词,迹变而神不变也。神之不存,迹将何属。若喻以盛唐之诗,则杜甫称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明其源于六朝。但言北宋而不知温韦,犹之言盛唐诗而不追踪于汉魏六朝,皆志本逐末之言,未可为典要。”总而论之,张氏矫枉过正,选择太苛,诚所不免。但虽未尽合,然诗无达诂,词亦宜然。见仁见智各有会心,未可是彼而非此。附录诸家,虽竹眠一阕,见讥于廷焯,然大体皆纯正。此书又名《茗柯词选》(张惠言词集名《茗柯词》),《宛邻书屋词选》。(张琦号苑邻,有《宛邻文集》)。通行本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铅印本,1957年中华书局聚珍本等。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