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

    ① 一卷。唐孙过庭(生卒年不详)撰。孙过庭,书末题“垂拱三年”(687),可推断孙过庭为武后时人;字虔礼(一说其名虔礼,字过庭)。富阳(今浙江富阳)人。曾官至右卫胄曹参军。孙过庭文采博雅,尤好书道,工真、行、草三体,草书更胜一筹。孙过庭对自魏晋以来之众多论书著作“妍媸杂糅,条目纠纷”的状态,很不以为然;对其中内容“或重述旧章”,“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而“繁者弥繁,缺者仍缺”的弊病更是急欲改观,于是,“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这便是孙过庭作《书谱》的主观动因。可是,现《书谱》仅存此一篇,三千五百余字,其余未见著录,大抵散佚。《宣和书谱》题此篇为《书谱序》,也有的认为此篇对“笔墨利病,推阐几尽”,称之为《书谱》上卷。《书谱》专门论述真草二体之书法、章法,兼论六书、八体,详尽而深刻。孙过庭对各色书体皆有研究,见解独到,剖析入微,如“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险而便”,诸体虽各具千秋,但达之皆需“禀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是书短散兼用,辞采宏丽,书、文并茂,见解精辟,言微意奥。虽然窦息之《述书赋》一度诋毁,但自宋以后,一直被推为宗奉之本,被“操翰者奉为指南”。《书谱》对书法之源流、书体之特色、书品之标准、书之技法、创作标准以及各流派的优劣的论证,皆有所依据,故张怀瓘之《书断》评之为“穷搜远讨,博采旁证”。后代虽然认为其词语晦涩,阐释虚玄,但该书仍不失为我国书史上颇具影响之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石刻本见于各种著录,有真迹存世和影印本。历代书法名家、鉴赏家等为其笺证、注疏、传录、辨误、考证、释译和临摹等甚多。日本也有刻本和译注本。国内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书苑》本、石刻本、《四库全书》本,1982年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建新笺证本。② 二卷。清安歧刻。安歧(1683-?),字仪周,号鹿村,亦号松泉老人。所居之地名为“沽水草堂”。朝鲜人,寄居天津。安歧学问弘通,精于鉴赏,收藏之富,甲于海内,另有《墨缘汇观》行世。安歧得到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墨迹,又兼陈香泉为之作释文,刊成二卷。孙过庭之《书谱》,自宋即无全本,仅存其序。孙过庭之《书谱》与窦息之《述书赋》并行于世,孙氏善书,故《书谱》于书学之甘苦得失剖析入微,更详于书学门径;窦氏《述书赋》则详于古今书人。二者相较,《书谱》更足为后人书学指南,故安氏重刻其本,以及所附陈香泉释文,于后代书学更为有益。有清天津安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