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唐三彩    táng sān cǎi
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国语辞典

注音 ㄊㄤˊ ㄙㄢ ㄘㄞˇ  拼音 táng sān cǎi
一種唐代彩色的釉陶。多為貴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為代表。以白、綠、黃三種顏色為主,另加上褐、藍、黑及少量茄紫色。胎體先素燒,再多次上釉,於窯中低溫烘烤,釉藥流動互滲,產生豐富多彩的色澤變化。顏色豔麗,簡潔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貴族的豪華作風相符。盛行於初唐至開元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後漸衰。
扫描版:「唐三彩」在《汉语大词典》第3772页 第3卷 366
扫描版:「唐三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66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