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法

折中法   shé zhōng fǎ

亦称“入中法”、“中纳法”。宋对输送粮草至边塞或京都的商人给予茶、盐运销权的制度。折中指不同产品相折换。原为接济边防军需,免除兵民辇运重役。源于五代后唐已在州府设榷粜折博场院,以盐易粮。宋雍熙(984—987)以后,令商人运粮草至边塞,视道路远近给证券(交引),商人持券至京取钱,或到江、淮、荆、湖等地领茶、盐运销。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改在京置折中仓,商人运粮到仓,优价兑换江淮等地所产茶、盐。仁宗时,宋与西夏开战,政府急需军粮,抬价召商入中。商人得盐容易,盐价暴跌,反无利可图,折中法遂坏。庆历八年(1048年)改行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