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

扬子   


古津渡名。“扬”亦作“杨”。在今江苏邗江南,有扬子桥。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江滨要津。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素自此渡江击朱莫问于京口大业七年(611年),炀帝升钓台,临此津,寻置临江宫(亦名扬子宫)。唐开元以后,江滨积沙二十余里,为沙洲所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齐澣开伊娄河自此南达瓜洲渡口,遂复为往来通津。今去江已远,但仍通运河;舟运西自仪征市,南自瓜洲,至此汇合而北,仍为交通要地。
古县名。(1)治今江苏邗江南。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废镇置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2)治今江苏仪征市。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改永贞县置,并移治于此。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升为扬子军,四年复为县,绍兴十一年(1141年)又升军,次年又复为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名仪征。宋元时为真州治所。
江名。长江在今仪征市、扬州市一带,古称扬子江(“扬”亦作“杨”),因扬子津及扬子县而得名;近代外国人通称长江扬子江